5月6日上午,阳新一中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荆楚行”黄石活动走进阳新一中。现场由北京大学教授焦维新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载人航天与天宫实验室》的专题科普报告,阳新一中近400名实验班学生及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焦维新教授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著名航空航天专家,也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专家,曾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担任解说专家。
焦教授利用丰富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以浅显、通俗、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讲述了载人航天器的类型与特点、航天员太空生活趣闻、载人航天的科学和商业应用、中国的天宫实验室与空间站四个方面的内容。他对各种航天器的结构、用途、发射及返回程序、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等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焦教授说: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产的往返飞行活动。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反映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技术产业水平,能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载人航天的发展能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为地球人类造福,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在介绍微重力环境奇观时,他为同学们讲解了什么是零重力?什么是微重力?教授选播航天员在微重力下的太空进食、太空跳绳、太空行走、太空理发等生活情形的视频让同学们捧腹大笑,而教授生动幽默的解说,更是博得了同学们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焦教授还特别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第二步,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此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第三步,建永久性空间实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
在谈到载人航天的安全性问题时,焦教授重点介绍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凌空爆炸的情况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原因以及,使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征服太空的艰巨性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互动环节,现场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纷纷向焦教授提问,教授热情地为同学们一一解答,并赠送“开启天宫的梦想”的纪念图章,同学们热情高涨,掌声阵阵。他深情寄语该校学子要珍惜光阴,勤奋学习,磨练意志,早日成才,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焦教授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在场的每位同学。整场报告持续一个半小时,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报告会由明道树副校长主持。校长赵立中作了总结性讲话,鼓励现场学子努力学习、立大志,上重点大学,为我国科学事业作贡献。本次报告会得到了市、县科协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县科协主席陈树生等领导与同学们一起聆听了报告会。
阳新一中校长赵立中讲话 | 阳新一中副校长明道树主持报告会 |
现场听众 | 焦教授与市县科协领导、记者交流 |
现场航天爱好者向焦教授踊跃提问 | 焦教授为学生赠送“开启天宫的梦想”纪念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