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润 富 川 满 园 春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1日 点击数:

 

阳新一中的历史可上溯至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7年)的儒学。儒学薪火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古乐遗风,贤人辈出。至清末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兴国州中学堂创办,开创了近代中学教育的历史。期间数易校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98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把阳新一中整体搬迁至竹林塘湖畔。阳新开办现代教育近百年来,不仅为家乡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建设人才,也为中华民族造就了几多精英名流。共和国将军王平上将沙场倥偬,名垂青史,"全国十佳公务员"王贤田勤心为民,名扬九州。

                        

    阳新一中现有建筑面积48448㎡,其中教学用房18558㎡,60个高中正式教学班,4500多学生,全校在职正式教职工304人,专任教师270人,高级职称110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6人。

    跨入新世纪以来,阳新一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湖北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三个面向”方针,全面加强师德建设,坚持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之中,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全力营造出整洁、优美、文明、舒适的育人环境。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阳新一中改变了落后状况,取得了让全县人民感到欣慰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活动先进单位""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武大优质生源基地""黄石市文明单位""黄石市教科研十强学校""阳新县红旗单位""影响黄石发展100品牌"等一系列称号。成为阳新这片红色土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08年秋,我校把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安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较为顺利地完成了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坚强有力,创建工作务实高效

    阳新一中现任领导班子是2008年暑期调整充实的一届新的领导班子,

    全部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人获研究生学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富力强,业务扎实,团结务实,富有创新意识,深得师生拥戴。任期以来,班子成员经过广泛调研,深入思考,达成共识,把“解放思想,扎实工作,精诚团结,共建名校”作为既定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支部委员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团委书记为成员的创建省级文明单位领导小组,并成立工作专班。日常工作由主管德育工作支部委员具体负责,制定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科室在创建活动中的职责任务。

    二、重视有效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学校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多年来,阳新一中在教学上取得骄人的成绩,公开的秘密就在于我们能以科学的精神抓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以"自主""高效"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加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加强学习新课程标准,为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做好准备。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新《课程标准》,同时还配置了新教材,并定期组织教师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开展说课竞赛、举办"以学定教"论文竞赛和集体学习等方式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开展有效课堂活动,推行现代教育教学模式:课堂重实效,学法重指导,知识重迁移,整体重提高,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强烈意识到,狠抓常规教学只是完成了教育的基本任务,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致力于改变原先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星期,校长亲自带队,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参加,组成听课小组,临时选定一个年级,推门听课。学校还规定,每节课至少要留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思考。教师上课时不准满堂灌,凡是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做,必须开展实际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挥集体智慧,加强备课组建设。建立备课组课例研究制,落实备课组长在组织课例研究方面的职责。建立与武汉市武昌区教学备考经常性联系,全面推广武昌区备课新举措。落实教师"互听互评"制和教研组教学专题研究制,为教师的自我反思创设平台。                         

    完善教学督导,提高质量监控。建立以主管校长、教务室、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以及资深教师为核心的多元化的督导体系,建立并完善学校督导组织网络。坚持"发现问题,反馈意见,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引导发展"的教学督导的工作方针,努力使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从单纯"重结果""重过程、看结果"转化。

    拓宽育人渠道,推进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在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大胆开拓育人新渠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开办了奥赛班、体音美特长班、文学写作班。

    20008262008826,这所全省首批重点中学先后培养了4名黄石市文、理科高考状元,有18名优秀学子跨进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神圣殿堂,3000名一类重点大学生和1万多名本科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国家栋梁之才和社会各界精英。20052008年共有327人在各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60名体育、艺术特长生考入高等院校。在由中央电视台和湖北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魅力阳新--纪念王平将军诞辰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上我校2006届毕业生石丹琼和著名歌手郭峰同台献艺,赢得掌声如潮。

   三、创设文化氛围,突出办学特色                          

   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青少年的发展规律,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即教师和学生的同步发展,是学生认知水平、行为规范和思辨能力的提高,是学校师生整体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以人文精神抓校园文化建设,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一)、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努力创设文化氛围

    我们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创设各种文化设施:树立校训碑和具有象征意义的主体雕塑、用催人向上的词语如:"求实""弘志""奋进"等来命名校园内每一条主道,开辟宣传窗,设置校史陈列室,发挥黑板报、广播台、团队活动室等思想文化教育基地的功能,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电脑网络等资源,悬挂名人名言、展出学生作品,让教室里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我们把各种文化元素整合成一体,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力求新颖独特,造型别致,富于文化韵味,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运用校园文化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1、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坚持贯彻落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内容包括书法、绘画、美工作品等,每学期一届运动会,平时课余时间师生合作的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各班利用班会组织小型的活动。这些活动都以弘扬热爱艺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校园为主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各显其能,发挥了自主、进取、创新的才能。既丰富了校园精神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思想境界,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体质,培养了健康活泼、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抓好主题活动,深化校本研究

    1)、实施"三立"教育,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002年秋,我校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和阳新一中自身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三立"要求,"三立"即立德,立志,立法,它面向全校师生,要求教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献身人民的教育事业,做一个受学生欢迎,受社会称赞的教育工作者的志向;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成才的志向,树立适应终生学习需要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中实施"三立",立德是基础,是思想保证,阳新一中人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内在发展要求出发,构建了全新的德育工作体系。                        

     一是建立学校,社会,家长三结合的育人机制。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全校教职工中树立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思想,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与武警消防中队共建国防教育基地,与县政法部门共建法制育人基础;与蕲春李时珍纪念馆共建传统文化育人基础;与鄂东南烈士陵园共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联系制度,使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二是德育活动序列化。新学期伊始,政教处都要对全校各年级一学期的德育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然后由各年级将其具体化、细则化,使德育活动做到月有布置,周有安排,活动有主题,教育有内容。

    三是养成教育经常化。对于文明习惯,环境与个人,学校规章制度等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政教室,学生会通过检查评比,颁发流动红旗,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活动,经常抓、反复抓,常抓不懈,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会成立专门的机构,以值日的形式,让学生有机会成为学校的管理者,评定者,督查者,从而体验其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提高学生文明修养。

    四是学生活动多样化。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将学校德育工作融入活动之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熏陶人、培养人。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演讲赛,辩论赛,团体赛,征文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明了作为一名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一年一度的清明祭扫烈士陵园活动,让学生感受先烈创业之艰辛,我们的幸福与和平来之不易。长期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定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校园十佳,让学生学有榜样,不断受到激励。

1)、学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先后评选了六批"三立"活动文明标兵,并编辑出版了五期《"三立"学习汇编》,召开了两届"三立"研究学术年会。近几年阳新一中涌现出程茂发、郑生元、张丹阳、刘会琢、陈绪义等一批德学双馨的模范教师。2006年,"三立教育"被湖北省教科所确立为重点课题

2)、关爱女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阳新一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家境贫寒的农村家庭。阳新打工经济的兴起,又使得很多农村学生成为留守学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成长过程中各种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其中女生尤其是农村女生的心理问题特别需要关心。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一个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小组,这个小组先后进行了两次"女生心理问卷调查",就"当前心理状态""生活中的心理困惑"进行了调研,并于2005年初成立"女生工作委员会"(简称"女工委"),吸收了一批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经验的女教师任女生心理辅导员,分布她们的联系电话,设立女生心理咨询室,女生辅导员每天轮流值班,帮助解决女生的心理压力和困惑,让她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和人生。各女生心理辅导员通过做女生的知心人和知心大姐,与女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开展"四自教育"(自尊、自主、自爱、自强)鼓励女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控制自我和超越自我,争做生活的强者;通过"电话交流"与那些比较胆小、害羞,不善于与人面对面交流的女生进行有效沟通,通过"榜样教育和自我教育"鼓励女生们从榜样的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提高自身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免疫能力,从而形成较强的自我取舍和自我教育能力。细腻、深入、耐心的女生心理教育工作,使阳新一中的女生在成人成才过程中的表现不亚于男生。该校女生本科上线率、升学率每年都略高于男生。早几年毕业的女生有很多已成为单位里的骨干人员。

     (3)、关爱寒门,体现教育公平。阳新是国家级贫困县,我校有五千名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贫困生比例大,学校虽然负债运行,但六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学校勒紧裤带,紧缩招待费等消费开支。从2001年春开始,每年拿出20多万元,设立了当时黄石市唯一由学校出资的"阳新一中振华奖助学金"。每学期评选一次,奖励品学兼优学子,资助家庭特困学生,迄今为止共发放一百多万元;同时,我校还积极争取社会资助,先后争取到了全丰、劲牌公司、玉盛奖助学金,争取到县民政局、县扶贫办、香港英语教会的不固定资助。这些资金帮助大量的品学兼优学生完成高中学业,步入理想大学。不仅如此,我们平时还为一些特困生减免学杂费,为他们联系社会有识之士慷慨解囊、对口资助。这些举措,不仅实实在在地帮助了品学兼优家庭特困的学子,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学生,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树立了我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4)、弘扬革命传统,推动校本研究。阳新县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这里曾涌现出以太平天国第一个武举状元刘鸣盛为代表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曾是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走出王平等共和国的将军,阳新儿女这种为追求真理不惜牺牲的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编写乡土教材、学唱革命歌曲、建设主题广场、举办革命文物展览、出版刊物、播放专题片等多种形式来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打造饱含革命情感、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特色育人"的目标。

    3、走进绿色军营,加强国防教育。我们定期举办国防教育讲座,请国防教育办、人武部的领导做报告。通过新生军训,磨练学生意志,增长军事常识,掌握一点军事技能。学校团总支每年组织"走进军营"活动,与驻防阳新的武警官兵零距离接触,接受武警战士言传身教,让学生们理解国防的重要性,明了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神圣使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并为维护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改革管理机制,提升办学水平

    机制和制度的创新是学校自主发展的核心,学校自主发展的制度创新重点是要改革学校的管理体制,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校管理体系,建立竞争性的学校内部人事聘任制度,激励型的学校内部分配制度,可持续发展型的师资培训制度,民主参与型的重大问题决策制度,科研先导性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让教师和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人,以激发教职工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位。

    1、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构建民主管理模式。完善"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教代会的民主参与"的校长负责制度,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管理。确立"管理是服务"的观念,建立"扁平化""双级负责制"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次,强化团队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和谐、高效发展。实施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校级干部述职、民主评议制度;中层干部学年测评制度,实现了依法治校、民主办学。创立处室承诺制度,校长接待日制度,改善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学校凝聚力。

    2、改革用人机制,加强两支队伍的管理。从2000年秋季开始,我校就实施班主任竞争上岗制度,从2003年开始,对中层干部任用进行改革。按照"自荐报名,大会演讲,群众投票,评委亮分,当场公布"的程序,选拔了学校各处室中层干部。坚持用"实绩"来选人,形成了一个不问资历,只凭能力;不看背景,只凭实绩;不计年龄,只凭贡献,能上能下的全新用人机制。在观念上给一中人带来了冲击,强化了一中教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了竞争意识,为一中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细化《阳新一中教学管理条例》、《阳新一中教师激励机制》、《阳新一中高考奖金发放和高三用人方案》及其它规范性、奖惩性条例的实施方案,加大执行力度,强化过程的监控与反馈改进,努力创设一种既有利于教师个体创造力的发挥,又有利于团队协作的激励、竞争和循环制衡的学校工作软环境。建立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征询体系,及时了解教师的个性化需要,使师资培训更加符合教师的个性需要,提高师资培训的有效性。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和个案研究制度;设立校级德育学科带头人、优秀德育教师评选制度,建立一支骨干德育工作队伍。

    3、推行招标竞争和政府采购,实施"阳光操作"。我校在工程建设、食堂承包经营、大宗设备采购等热点问题上一律实行"阳光操作",确保公正公平,维护学校利益。扩建工程虽然是由县工程指挥部负责招标,但我们学校派出专班子协助质量监管,严把质量关;大宗物资的采购都是相关处室拿出技术方案,同政府采购中心组织厂家招标确定;2005年,食堂承包竞争激烈,学校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决实行"公开招标,分层招标,引进竞争,让利学生",不准搞垄断式经营。2007年,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堂服务质量,我们又把华中科技大后勤集团请了进来,对食堂进行科学管理,使学生得到了实惠,学校求得了"放心"                        

    4、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从2000年下学期开始,我校借"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东风,制订了《阳新一中廉政建设管理制度》,2007年,修订了《客餐管理制度》,坚持从制度上确保"严谨治校"落到实处。我们规范了"来客招待""话费、旅差费报销""购物、用车、用工、维修"等具体行为。来客招待一律先开进餐单,凭单在学校食堂按标准招待,不得超标准。不得在城区进宾馆、上酒店,否则不予报销。三年来,每年招待费均在10万元左右,相当于六年前每年开销的1/4。坚持从制度上堵住了"嘴上的腐败",确保了有限的资金用在学校的建设上。

    5、严格财务管理,实行全程监督。三年来,我校财务管理按照县政府预算外经费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运行。坚持"学校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体制。钱和账全部在县财会核算中心管理,严格按照核算中心的要求开支。学校不再设立会计出纳,只设报账员,每一宗开支都经核算中心审核,不合理开支不能报账,虽然学校开支麻烦了、限制增多了,但杜绝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五、倡导学生自治,打造平安校园

    阳新一中地处阳新县城乡结合部,毗邻106国道,由于校园面积的有限性和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住读学生及其陪读家长和教职员工及其亲属人数的逐年增多(目前该校人口居住已经处于超饱和状态),师生思想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学校综合治安难度相当大,从而给治理工作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近两年来,学校却从未发生一起重大打架斗殴事件,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2007年,该校被授予“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黄石市平安校园”荣誉称号,2008年,该校被授予“湖北省平安校园”荣誉称号。湖北省综治委和黄石市综治办的领导先后于2007年、2008年两次来阳新一中检查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治保委员进校园、进班级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治工作的优越性。学生自治工作做得细致到位,做得卓有成效。具体来说,阳新一中全面推行的学生自治工作主要有四点成功经验:

    (一)、统一思想认识,建立自治机构

     “综合治理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这些名言,不只是刷在墙上,挂在嘴边,更主要的是镌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中。凡是涉及到师生安全的问题,无论大小,由学生组成的治保委员在每周班会都要实行平安“零报告制度”,及时了解综合治理情况,尽快排除安全隐患,尽量堵塞管理漏洞。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实际,在校综治办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阳新一中学生会治保部,各班治保委员均由品学兼优,坚持原则的学生担任。同时,进一步明确治保委员的工作职责。一是积极配合和协助班主任做好本班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既坚持原则立场,又乐于帮助他人;三是及时到学校综治办或保卫科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以确保校园平安;四是对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纠正与登记,及时汇报情况。

    (二)、开展法制教育,增强自治能力

     为了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逐步化解学生当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从源头上维护校园的安定和谐,在学校的支持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以“远离不良行为,争当遵纪守法好学生”为主题的法制教育活动。

    一是请进来,领导作指导,专家支高招。为了打造平安校园,该校多次邀请省、市、县有关领导和专家莅临学校查找学生自治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同时,聘任阳新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科科长邹明为阳新一中法制副校长,还邀请阳新县公安局、司法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同志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5次。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地答询,手把手地指导,从而使该校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综合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走出去,取他人之经,寻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在创建平安校园的过程中没有闭门造车,而是经常组织学生治保委员走出去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近年来曾拜访过武汉中学、黄石二中、赤壁一中、大冶一中、大冶实验高中,听取他们综合治理的经验之谈,接受了他们宝贵的建议,避免了学生自治工作走不必要的弯路。

     (三)、创新管理办法,构建自治平台

     为了实现以学生自治促进综合治理的奋斗目标,学校真正做到了“四化”:

     一是自治工作制度化。为做好校园平安工作,学校制订了《毕业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条例》、《女生工作条例》、《治保委员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已上墙公布,监督执行。学校领导与各班治保委员分别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谁出问题处理谁,坚决实行奖惩严明。

    二是自治信息网络化。在各班选配了一名学生治保委员,即安全信息员,让他们及时向班主任或学校报告安全隐患。去年有1起学生磨擦案件、5起社会青年抢劫案件均被掐灭在萌芽状态,主要是得益于治保委员的及时报告。同时,还将信息网络拓展到校外,请校园附近的居民、店铺老板及时向学校提供安全信息,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是自治形式多样化。为了取得平安教育效果,学校组织学生治保委员不断地变着花样,不断地更新内容。通过开办专栏,举办讲座,举行画展,编发简报,进行作文竞赛、文艺演出,开通校园网、广播台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平安教育。同时,开展全校性的“安全、文明教育月”活动,通过检查网吧、学生公寓等场所,有效地抑制了各种突发事件。此外,还通过合法程序,将两名正在服刑的少年犯请到学校里来给学生进行现身说法。

     四是自治活动序列化。每个学期,学生治保委员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承受能力、生理成长特征、社会发展动态和上级工作安排,有计划地在各班级发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解答”等一系列宣传资料,收集情况反映,进行平安教育,合理地安排自治活动,使平安教育活动做到月月有布置,周周有安排,活动有主题,形式有变动,教育有成果。将“男生要儒雅,女生要优雅,校园要文雅”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学生的言谈举止行为之中,进一步发送处于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

    (四)、完善工作机制,彰显自治特色       

一是推广治保委员制度。20079月学校在各班遴选了一名品行端正、认真负责、身体健康的学生担任该班治保委员,主要职责是向班主任和学校报告安全信息。这一做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于是形成了《阳新一中治保委员制度》。目前,这一制度已被县教育局向全县中学予以推广。

    二是设立校园110平安网。阳新一中地处城乡结合部,社会上一些“小混混”经常在学生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拦路抢劫,“擂肥”事件屡屡发生。为了保证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学校从微薄的经费中拨出3.6万元,购买了一部微型面包车,作为“校园110,专门用于夜晚校园周边巡查。“校园110与“阳新一中师生平安信息网”相结合,形成一张校园110平安网。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一律实行留校察看一年,甚至勒令退学的严肃处理,对参与敲诈勒索行为和伤害学生人身安全的社会青年一律上报当地公安机关实行法律责任追究。这张网建立起来后,“擂肥”事件和各类矛盾纠纷以及恶性报复事件已经越来越少。近年,几乎是销声匿迹了。

     六、开拓办学思路,优化办学环境

    与经济条件优良县市的学校相比,阳新一中的办学条件仍然差距很大,本着越是困难越要发展,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思想,学校在自筹1000万元支付扩建工程外,又自筹资金进行配套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建设。01-07年校新增建筑面积32241㎡,是前14年建设总和的2倍。生均教学生活用房面积由2000年的2.6㎡增加到8.3㎡,是原来的3倍。我们自筹资金建成10个多媒体电教室,2个微机室(其中港商捐建一个),完成了英语听力系统和英语口语计算机辅助等级考试考室的建设,铺设了覆盖所有办公室教室的校园网,所有教师办公室和教室都安装了空调,完善了与之配套的变压器增容和电缆铺设,架空明线改成地埋电缆,消除了安全隐患,架设了高档次校园路灯,建设了7个高档次的理化生实验室、6个仪器室、1个舞蹈厅、1个美术室,修建了3个水泥篮球场和12个乒乓球台,将杂草丛生的荒山坡辟成了简易足球场,筑起了结实美观的挡土墙,新建了宣传栏和宣传橱窗。这些设施设备基本满足了当前教学的需要,缩小了与外校的差距,提升了一中的办学档次。

    在校园环境上,彻底改变了阳新一中雨天一地泥,晴天满地灰,黄土裸露,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形象。阳新一中的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实现了硬化和绿化。修建了原有园林道路,先后修建了四条水泥大道,新辟了近千平米的月季园,将原来裸露的黄土铺上了植草砖、鹅卵石。气势宏伟的凌云广场已成为校园一景,整个校园环境花木繁盛,景观幽雅,初步具备了"环境育人"的基本条件。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我们以开放的姿态招商引资,借助社会力量建成高质量高品位的学生公寓2栋,与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合作实现了食堂管理社会化。此外,我们还在物业管理、校园绿化、资料打印等方面也面向社会广开校门,逐步推进后勤服务企业化经营。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办学是否规范离不开社会的监督。阳新一中不仅能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也严格按政策法规办学。在学费收取、财政收支、发展规划、校务公开、重大决策等大事上以告示牌、通知单、电视广告等形式向社会广而告之,还以开设举报电话、设立校长信箱、创设校长接待日制度、召开学生家长会等途径近距离与社会接触,开诚布公,广纳谏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奋进中的阳新一中以开放的精神博大的胸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也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

        阳新一中全体师生正在以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于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之中,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懈的努力,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完善管理体制,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营造成生机盎然、典雅幽静的文化空间和学习环境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