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控标语说开去
高二(12)班 王江山
指导老师 熊玉梅
“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放在平常,这句标语必定是无稽之谈,但面对着较为严重的肺炎病情,面临着人传人的巨大风险,此话却又有一定的合理性。可是,防控标语非要如此扎眼刺心、不近人情吗?
当然不是。防控标语本是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在影响社会舆论和文化传播中,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同时,一幅寥寥数字的标语,不但折射着时代精神,也体现了执政的方向和智慧,因此,标语需谨慎,切忌过度夸大与扰乱人心。
然而,面对当下的疫情,标语的主观性被滥用,社会上出现了不少惊心动魄的标语。如“今天上门,明天上坟”,还如“有了病情不报告,黄泉路上早报到”。客观来说,这些标语虽然带有较大的夸张渲染的成分,毫无人情味与责任感,且附着有咒骂的意味,但对于提高人们对疫情的警惕性不无裨益,符合对仇敌“宁杀勿放”的态度。可尽管它有这方面的作用,却皆如一把把恐吓的镰刀,更有可能使整个国家处于一种极度封闭与恐惧的状态,其负面作用不容小觑。
一部电影《流感》就曾告诉我们,在流感呈指数爆发的时刻,受害者的极力控诉和恐怖分子的夸大渲染,结果会使整个城市的人陷入恐慌,更有甚者想把病毒传播到首都去。因此,纵使恐吓打击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此关头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在民间,还有如“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不集会,莫串门,疫病传播不认人”之类的标语,这些朴实、略带调侃的标语可谓“话糙理不糙”,被广大人民称为“土味”标语,受到不少的欢迎与效果。
在央视媒体和许多公共场合,标语大多是用直白的语言介绍防疫常识:“勤快洗手、消毒杀菌、赶走病毒”、“ 少出门、少聚集、勤洗手、勤通风”。诸如此类,它们往往言简意赅,旨在最精准地传递信息,起到一定防疫的效果。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逐渐富裕,我国人民的精神境界也在不断提升,文化传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力量。可以说,标语在今天更像是一种全民性的文艺创作,人们利用土味标语和顺口溜等宣传形式,创作出舒缓民众紧张情绪的“段子”,让民众在自我教育、自我表达中实现防疫宣传。这些防疫标语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读起来朗朗上口,广受欢迎。
“返乡离乡要报告,疫情防控很重要;出门必须戴口罩,人多不去凑热闹……”。江苏扬州宝应县几名村干部就自编录制了这段方言版《山阳镇疫情防控十点注意事项》,当地百姓听了家乡话,亲切入耳,也大都铭记于心,牢记指导。
此次疫情已持续有几十天,大大小小的标语无处不见,人们渐渐从怀疑、不理解、不以为然转向积极、认同,街坊们挂起的防疫标语也变得更温暖人心、平易近人。全国人们的心中都只有一个意识:最快、最好地解决此次疫情。
文字是有温度的。是的,隔绝病毒不能隔绝爱,我们要把简简单单十几个字的防疫标语,写进各家各户的心。山川异域,日月同天,愿我们,早日拥抱美好!
特级教师、华师一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吴洪涛点评:
作者能辩证看待疫情防控中的标语现象,既肯定其内容上对强化民众防控意识的积极作用,也能理性分析其语言上对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甚至是暴力危害。同时,作者通过例举一系列的标语,也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标语是恰当的,真正能被老百姓接受,并转化为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精神力量。文章结尾的语句精练优美,让读者在语言的咀嚼中回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