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不惑忆一中峥嵘岁月》梁慧德|阳新一中建校110周年征文选登(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8日 点击数:

年近不惑忆一中峥嵘岁月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世界变得很奇妙,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方便快捷,朋友们即使远在天涯,久未谋面,只要愿意,很快就能把大家聚拢起来。多年未见的班主任董恩实老师进入了高中班级微信群,得知董老师已退休五年,母校也搬进了美丽的新校区,大家都很高兴,廿年未见,各自沧桑,唏嘘不已。了解到母校建校110周年庆,举行征文活动,忆竹林塘畔、母校往事、一中岁月,遂提笔疾书,以做留念,脑海中影像一段段浮现。

在阳新一中的三年,是我求学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三年。上大学之后,每每我都会在梦中忆起高中生活,直到上了研究生,时间远去,才慢慢不再梦到。高中三年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影响巨大,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做人的道理,还磨练了意志,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也在这里不知不觉萌芽、发育、生长。

阳新一中作为阳新县唯一的重点高中,那时候考上阳新一中是一种莫大的光荣,作为乡镇中学,一所学校每年只有五六个人能考上。还记得报到的第一天,老父亲给我买了新的行李箱、带上棉絮,乘车前往学校报到。当时分班名单用毛笔字撰写贴在墙上,我和父亲挤在人群中间寻找墙上的名字,看了好几遍找不到自己的名字,当时很是着急。后来找到老师,才知道把我的名字漏了,没写上去。老师开玩笑道,你的名字太复杂了,笔画多,估计毛笔字不好写,没写上去。这也算是开学的一段趣事。

阳新一中的学习氛围是浓厚的,教学要求是严格的。

记得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六点钟到教室,大家点着蜡烛大声诵读(因为教室里有开、关灯的时间安排,太早没有送电),晚上十点钟下自习以后,仍然有很多人在学习,灯火通明,甚至部分同学把被子搬到教室里通宵学习。记得那会有几个懒虫不愿意起床,董恩实老师就把电话打到宿舍催促大家起床,或者晚上有不愿意睡觉的,董老师就悄悄来到宿舍,督促大家早点休息,很是辛苦。

一中那时实行月考制度,每个月各科统考一次,考了之后成绩上榜,考了多少分,年级几百人大排名贴在墙上,督促大家学先进、找差距,大家你追我赶,形成了良好的竞赛氛围。到了高三,各种卷子更是如雪片般发下来(那时候印卷子还是手工墨印,得用手写,刻在打印纸上,再印刷出来,经常弄得手上都是油墨,很不方便,所以老师们很辛苦),做完了讲,讲完了总结,现在想想,真是魔鬼般的训练。

阳新一中的学生是自强不息,立志高远的。

阳新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90年代末学校条件还不是很好,宿舍里上下铺得睡十几个人,教室里没有空调,每到夏天,八九十人挤在教室里,大汗淋漓,仍然不影响大家学习的劲头。我记得高考的那几天晚上,天气太热,我把宿舍床板卸了,搬到阳台上睡,第二天考试依然精神饱满。

有一些家里贫困的学生,父母挑着大米到学校里换饭票。有些家长即使家里困难,也要挤出钱来给孩子在外面租房子,陪孩子读书,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还有些家长怕学校伙食不好,在家里做好了肉送到学校。阳新一中学生的家长都对孩子的成才寄予了莫大的期望,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这也是阳新一中学生自强不息的源源动力。

能考到一中的学生,都是各初级中学的精英,刚走进校门的时候,就会被一句迎新标语“欢迎你,未来的大学生”所鼓舞。来到这里的学生,都希望能够接受好的教育,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有所成就,有所作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尽管对未来是朦胧的,但是在这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这里是起点,离开这里,他们将扬帆起航。

阳新一中的老师是让人怀念的。

记得刚进入一中的班主任是郑传书老师,对学生很严格,要求很高。那时晚自习前,郑传书老师经常会到教室跟大家聊天,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总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大家描绘大学的美好前景,鼓励大家的学习劲头,大家都听得如痴如醉。

后来高二文理分班,我分到了十班,班主任是董恩实老师。董老师和蔼可亲,亦师亦友,诲人不倦,让人如沐春风。董老师教书育人的理念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不管你成绩好或是差,都会鼓励你上进,引导你好好做人,鼓励你在感兴趣、有潜力的方向发展,以后都会成才,这一点学生们都非常感激。在我的印象中,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因为成绩差被董老师痛骂的,都是希望你进步一点,再进步一点。董老师的教育理念后来获得了印证,高考班里的成绩整体非常不错。踏入社会后,大家也都兢兢业业,很上进。

其他的老师如数学老师潘龙星老师,温文尔雅,讲课由浅入深,能把复杂的数学问题讲得让你听了觉得很简单;物理老师蒋爱民老师,每节课内容很丰富,对学生要求很严格,讲课很有热情;化学老师陈茂林老师,耐心负责,帅气十足,经常走进教室门,会引起全班同学“哇,帅呆了”的惊叹;英语老师有高二的董才仙老师,高三有一位,由于时间久远,久未联系,我已不记得名字,很是遗憾,她们都很认真负责,我那时英文底子不太好,都是一点点补起来的,非常感谢那时无微不至的教导。还有其他课程的老师我已无法一一枚举,只想说您的学生还记得你们,感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

有时候想,高中三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我总结了有两条,一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二是梦想的种子。在求学的道路上,在工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挫折、逆境,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无畏无惧,勇往直前,我想这是在高中经历了磨练,是高中自强不息的同伴给我树立了榜样。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也曾迷茫过,徘徊过,不知何去何从过,但是为国家做点事情的理想信念从来没有放弃过,并且一步步指引我向前走,我想这是阳新一中老师的教导留下来的梦想的种子发芽成长的结果。

年近不惑忆一中峥嵘岁月。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同学们步入社会后,有的从商,有的从政,有的行医,有的教书育人,有的钻研技术,有的搞新闻传播等等,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跟一些老同学碰面,有的头发少了,发际线后移了,有的白头发多了许多,有的身体已经发福,有的皮肤有了皱纹,大家都已脱掉当年的稚嫩,芳华已不比年少。但聊起往事大家都很高兴,兴趣颇浓,精神抖擞,风华依旧,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想在一中的时候,所学所思,碰到的人遇到的事都成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此母校一百一十周年华诞,祝母校越办越好,培养更多人才,桃李满天下。祝母校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容颜不老,万事顺意。

作者简介:梁慧德,阳新县白沙镇人。1998-2001年在阳新一中十班就读。后获江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学士学位,武汉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先后在招商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反垄断局、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经商处、中国驻芬兰大使馆经商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财务司工作。现在小平故里四川广安挂职,任广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投稿地址:湖北省阳新县城东新区教育城阳新一中

投稿邮箱:1667525748@qq.com

联系人:曹祥才    联系电话18186376097

        李雁鸣    联系电话1387208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