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经常进行自我约束而犯过失,这样的人很少。”
感悟:自我约束,就是按照道德或礼制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时时处处提醒自已,不要突破道德的底线,做有违道德和礼制的事情。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经常用道德和礼制的标准检视自已的思想和行为,严格自律,这样的人就会很少有过失。
在学校管理中,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是管理的最高目标,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要让学生形成这一能力,我认为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将道德规范的内容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规范“是什么?应当怎么做?”,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规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某些学校的道德规范之所以发挥不了对学生自我约束的作用,原因就在于他们只做了第一个层次的工作,将《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定挂在墙上,或者作为一项制度印在本子上,学生只知道规范的内容,却不理解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规定。因为不理解,所以对规范也只是知道个大概,如果老师逼的紧,则会死记硬背,这种囫囵吞枣式的教育方式,怎么能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认知,并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呢?因此,要让道德规范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学校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不是让学生把道德信条背下来就算完事,还要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接受它,在行动上践行它。
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道德的深刻内含,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如有的学校开展的“道德银行”活动,学生将自己在学校、社会、家庭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道德币,存入“道德银行”,如有不良行为习惯,将消费一定的道德币,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还有一所小学在全体少先队员中开展了“我做合格小公民”五小行动,即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的小伙伴,在社会做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心理健康的小主人,活动体现主动性、互动性和参与性,将德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明礼貌、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团结友善、遵守秩序、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三是创设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外部环境。学校要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目标,根据管理目标,构建能促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发展的学校管理网络、班级运行机制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新格局。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人文关怀,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课程体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魏书生说得更透彻,他认为:“真正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克制”,学生如果在学校形成了这种用道德规范进行自我约束的能力,就会真得如孔子所说的那样:“以约失之者,鲜矣”,想一想,一个人如果能时时以道德的标准约束自已的行为,他还会干那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