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工作方案
阳教规[2014]66号
(点此下载:阳新县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工作方案.doc)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作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信息化手段和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鄂教基〔2014〕27号)和湖北省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决定在全县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每位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应用信息技术,能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上好一堂课;建设一支善于应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师队伍,每一堂课都有一位引领本地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名师;形成一批精品课程,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2014-2017年间三个学年度在国家平台上“晒课”教师数分别占全县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60%、100%,每学年度评选一批“优课”,择优推荐参加上级“优课”评选。
二、活动对象
全县中小学校(包括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和普通高中等)各年级、各学科专兼职教师,县、镇两级教研员。
三、活动内容
(一)全员注册
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实名制注册。教研员、校长和名师要带头参与,率先垂范。
(二)网上“晒课”
各校要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师一课”栏目(简称“国家平台” 网址:http://1s1k.eduyun.cn/),组织教师在平台上实名制注册,网上“晒课”。成立学科指导组在“晒课”前进行线下研课,对每节课进行指导。
(三)“优课”评选
全县按参加“晒课”教师数的20%向市推评“优课”;市按“优课”节数的10%向省推评“优课”;省再从中择优向教育部推评“优课”。推评的“优课”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同一版本教材、同一教学内容不能重复,同一教师最多只能推荐1节“优课”参评(“优课”标准见附件4)。
(四)网络教研
1、成立学科教学专家指导组。通过示范、视导、点评、剖析、研讨、交流等方式,对地域内教师的教学、教研、“晒课”组织、“优课”产出、信息化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等进行指导。
2、开设网络教研工作室。鼓励和引导特级教师、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在国家平台(或其它平台)开设个人(或个人带领的工作团队)工作室,不断提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教研的能力;有针对性地研讨问题,点评、打磨“优课”,展示“晒课”成果,促进“教师不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交流优化教学——提升课堂质量”的良性循环和网络教研常态化。
3、开设程序和活动方式。主要包括平台账号注册、报名参加活动、评价“优课”等环节,利用活动频道开展教研活动。具体要求可参阅国家平台相关栏目的内容。开设网络教研工作室相关人员的身份认证,由各级管理员按程序分级负责。
(五)技能培训
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为教师全员参加“晒课”,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实施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教师参与“晒课”、网络教研的学时,可计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校本研修学时,也可计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校本培训学时。
(六)应用推广
活动评选出的“优课”可为教师课前备课、课中上课、课后评价、自身专业发展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参考和借鉴。鼓励基层教师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不同方法和多种模式,踊跃展示自己的优秀课堂教学,促进生成性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形成示范性资源体系,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应用,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
四、活动组织
活动由县教育局组织,县教研、电教部门具体实施。县教育局成立“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协调小组,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工作。协调小组组成和相关科室职责如下:
(一)协调小组组成
组长:尹闻杰 成员:潘世刚 柯昌全 张友炳胡家朗 袁修决 周理文
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研室,统筹制定活动方案,落实开展活动所需的各项经费;协调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强化部门协作;做好活动宣传等工作。
(二)协调小组成员所在科室(单位)职责分工
基教科:牵头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
师训科:负责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与活动考核结果的运用。
计财科:负责活动工作经费、县级“优课”和优秀网络教研工作室奖励资金的预算落实。
教研室: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组建学科专家团队,对学校课堂教学、“晒课”、“优课”评选、看课评课和网络教研活动等进行组织和指导;发现典型,指导总结和推广好的做法等。
电教馆:负责活动的相关条件保障工作,在学校和教师创建“优课”过程中及时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与教研室共同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协同师训科做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五、工作要求
(一)各学校要确保网络设施设备按时到位,每个中心小学和初中至少要实现部分教室“班班通”,有条件的要建立“录播室”,以保证优课摄录工作顺利实施。
(二)各学校要迅速确定管理员,并做好管理员培训工作,教师网上实名注册工作要在12月30日前完成。
(三)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推动信息化手段和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师教学现代化水平,提升我县教育教学质量。
附件1:阳新县一师一优课活动日程安排
附件2:阳新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联系表
附件3:阳新县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教师数统计表
附件4:优课的评选参考标准
附件5:优课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阳新县教育局
2014年12月22日
主题词:优课 名师 工作方案
阳新县教育局办公室 2014年12月22日印发
共印50份
附件1
阳新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日程安排
一、全面动员部署(2014年12月)
1、组织校长动员培训
2、组织信息管理员和教研员培训
3、指导教师实名制注册
4、各中小学按时如实上报附件3
5、各级制定活动工作方案
6、组建学科专家指导团队
7、有关人员身份认证,开设网络教研工作室
二、组织网上“晒课”、网络教研(2015年1月—3月)
1、学校组织教师动员培训
2、学校组织教师参与教研、讲课,审查“晒课”内容
3、教师登录国家平台“晒课”,上传相关材料
4、教研员(学科专家团队)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教研
三、评选推荐“优课”(2015年4—5月)
1、3月30日前,各单位评选并向县推荐“优课”
2、4月30日前,县评选并向市推荐“优课”
3、5月31日前,市评选并向省推荐“优课”
4、学校、网络教研工作室组织教师看课评课,开展网络教研
5、学校组织教师开始2015年度晒课和参与网络教研工作
四、省级“优课”评选及成果总结(2015年6月)
省级评选并向教育部推荐“优课”
附件2
阳新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联系表
学区(学校) | ||||||
负责人信息 |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职务 | 办公电话 | 手机号码 |
| ||||||
具体联系人信息 |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职务 | 办公电话 | 手机号码 |
| ||||||
|
注:此表填好后于12月25日前发电教馆,联系人:马鸣460518960@qq.com
附件3: 阳新县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教师数统计表
填报单位:
年级 教师数 学科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合计 |
品德与生活 |
|
|
|
|
|
|
|
|
|
|
|
|
|
品德与社会 |
|
|
|
|
|
|
|
|
|
|
|
|
|
思想品德 |
|
|
|
|
|
|
|
|
|
|
|
|
|
历史 |
|
|
|
|
|
|
|
|
|
|
|
|
|
地理 |
|
|
|
|
|
|
|
|
|
|
|
|
|
科学 |
|
|
|
|
|
|
|
|
|
|
|
|
|
生物 |
|
|
|
|
|
|
|
|
|
|
|
|
|
物理 |
|
|
|
|
|
|
|
|
|
|
|
|
|
化学 |
|
|
|
|
|
|
|
|
|
|
|
|
|
语文 |
|
|
|
|
|
|
|
|
|
|
|
|
|
数学 |
|
|
|
|
|
|
|
|
|
|
|
|
|
外语 |
|
|
|
|
|
|
|
|
|
|
|
|
|
体育 |
|
|
|
|
|
|
|
|
|
|
|
|
|
体育与健康 |
|
|
|
|
|
|
|
|
|
|
|
|
|
音乐 |
|
|
|
|
|
|
|
|
|
|
|
|
|
美术 |
|
|
|
|
|
|
|
|
|
|
|
|
|
政治 |
|
|
|
|
|
|
|
|
|
|
|
|
|
通用技术 |
|
|
|
|
|
|
|
|
|
|
|
|
|
信息技术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备注:各校将此表于12月30日前报县教研室 |
附件4
“优课”的评选参考标准
一、教学设计
1.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可行,体现学科、年段及学生认知特点。
2.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精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安排合理,容量适当,重难点清晰。
3.教学步骤清晰明了,循序渐进。教学结构完整,方法多样,具有鲜明的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
4.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5.作业设计体现差异性,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作业形式活泼,能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二、教学实施
1.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切实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工作,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2.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生态,师生互动多元,有效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3.能针对不同层次与个性的学生,采用个别化的策略进行积极地干预。尤其关注学习困难或遭遇问题的学生,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提升,走出困境。
4.教学深入浅出,点拨得当,反馈及时。教学评价富有激励性和针对性。能根据课堂生成灵活调整教学流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全面发展。
5.注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渗透学法指导,精讲多练,举一反三,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生活中的运用,目标达成度高。
6.课堂提问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针对性。善于运用问题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持续学习。为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支撑和导引。
7.有独到的学科思想和教学策略,基本形成个人特有的教学风格。
三、教学手段
1.能够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或网络平台,以及直观教具等进行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
2.准确选择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资源组织恰当、丰富、有实效,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3.资源内容丰富,链接便捷,操作简单,使用熟练。媒体运行稳定,响应及时,播放流畅,学生关注度高。
四、学生活动
1.学习积极主动,活动参与度高,学习情绪高昂,提升明显。
2.善于倾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与创新表达的欲望强烈。
3.有多边、多样的信息联系,能与教师和同伴展开协作学习,学习共同体相互依赖度高。
4.能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图文资源、资料袋等)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高质量表达。
5.具有问题意识,提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能联系实际,及时迁移运用所学知识。
五、专业素养
1.运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清晰、准确、简练、生动、逻辑严密,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2.教态亲切、自然、大方,非言语行为呈现合理。
3.富有教学机智,课堂调控能力强,做到因势利导,顺学而教。
4.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丰厚,专业功底扎实,无知识性错误。书写规范,工整,美观。
六、技术标准
优课的视频制作符合附件5的要求。
附件5
“优课”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优课”活动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课时长应在35—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录播室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年级、版本、学科和课题名称、教师姓名、职称、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三、视、音频文件要求
(一)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 (MPEG-4 Part10)编码、使用二次编码、不包含字幕的MP4格式。
2.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500 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
3.视频分辨率
(1)前期采用标清4:3拍摄时,请设定为 720×576。
(2)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请设定为 1024×576。
4.视频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 720×576的,请选定 4:3。
(2)分辨率设定为 1024×576的,请选定 16:9。
5.视频帧率为25帧/秒。
6.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二)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
2.采样率48KHz。
3.音频码流率128Kbps (恒定)。
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
(三)封装
采用MP4封装。
(四)外挂唱词文件
1.唱词文件格式:独立的SRT格式的唱词文件。
2.唱词的行数要求:每屏只有一行唱词。
3.唱词的字数要求:画幅比为4:3的,每行不超过15个字;画幅比为16:9的,每行不超过20个字。
4.唱词的位置:保持每屏唱词出现位置一致。
5.唱词中的标点符号:只有书名号及书名号中的标点、间隔号、连接号、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的引号可以出现在唱词中,在每屏唱词中用空格代替标点表示语气停顿,所有标点及空格均使用全角。
6.唱词的断句:不简单按照字数断句,以内容为断句依据。
7.唱词中的数学公式、化学分子式、物理量和单位,尽量以文本文字呈现;不宜用文本文字呈现的、且在视频画面中已经通过PPT、板书等方式显示清楚的,可以不加该行唱词。
四、提交方式
上课视频和相关文件上传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优课”子平台上。
- 上一篇:湖北省第九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通知[ 05-21 ]
- 下一篇:县教育局关于做好期末和寒假工作安排的通知[ 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