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国家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湖北是第一个国家级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份,要抢抓试点改革的机遇,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同时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有效拉动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教育信息化催生教育信息技术产业化。
教育信息化具有双重功能
教育信息化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双重功能。第一,教育信息化带来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第二,教育信息化拉动了新的信息消费需求,正在培育以数字教育技术装备产业、教育软件产业和教育信息服务产业为代表的教育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途径。从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属性上观察,教育信息化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第二,具有推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发展和创新的功能;第三,有助于实现以教育普及、质量提高、教育公平、教育终身性、教育服务性为核心特征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这些特征呈现在国际国内教育信息化推进实践之中,凸显出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的功能。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教育信息化催生的教育信息技术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以特定的用户群体为对象,将教育信息化服务转化为商品,提供信息设备、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得教育信息技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国际上看,教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2012年,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为16208亿美元,美国占29.3%,欧盟占24.9%,中国增速较为迅猛,从2007年的8.74%上升到24.3%,位列亚太区第一,全球第三。
从国内来看,教育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和消费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产业刚性需求旺盛;教育信息技术软件产业增长空间广阔;教育信息服务业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省内看,我省发展教育信息技术产业机遇挑战并存。我省具有人才智力优势,具有产业基础优势,具有市场规模优势。同时也要看到,我省教育信息技术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2012年,湖北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仅为1830亿元,与广东省2.3万亿和江苏省2.2万亿的销售规模相差较远。2012年,湖北软件收入仅为172亿元,与江苏4167亿元、广东4153亿元差距较大,仅占全国的1.08%,软件产业大有可为。我省教育信息技术产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发展空间,也有竞争压力。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湖北教育现代化
“到2015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进入到教育强省和人才资源强省前列。”这是我省的战略目标。我省要紧紧抓住“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这个难得机遇,构建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机制,率先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
着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一是加快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编制“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标准”、“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标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标准”等。二是优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探索“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机制,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级统筹、多方投入、分级推进”的原则,以服务换投入,广泛调动地方、企业、社会深度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探索建立基础设施社会化支撑服务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学校购买、公司运维”的思路,引入市场机制,探索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服务的机制和模式。推进社会化服务改革试点,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电教人员开展跨校服务。制定运维经费标准,构建运维经费保障机制。
着力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动实现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一是建设基础教育公益性数字教育资源。通过企业竞争提供的方式,采取购买教材同时购买配套资源,或购买教材并配套包年免费使用资源的办法,从政策安排上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公益性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问题。建设基础教育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鼓励企业、组织和个人等积极参与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的研发。实行“一师一优课”,每位教师至少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上好一堂课;实行“一课一名师”,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施教学。二是建设特色明显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探索“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科研院所参与”的资源建设模式,分期分批建设视频与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同步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专业特色资源库,形成良性的生成性资源管理和共享机制。开展数字化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试点,优先建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纺织、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三是促进优质高教资源共建共享。支持本科高校组建“湖北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与管理、师范生培养等方面,鼓励和支持师范院校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探索建立联盟成员的学生跨校网上选课学习和学分互认的新机制。建设高校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允许学生大规模参与在网络上开放的课程并主动进行教学互动。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至少开发一门优质资源网络课程进行共享。推动湖北高校数字图书馆面向全省大学生开放,引导高校开发优质公共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在线课程资源,并实现开放共享。
着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更加满意的公平教育。一是“补短板”。推进全省3500个左右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实现卫星和因特网“双接入”,保证各教学点至少有2门以上课程能够依托多媒体设备上课,提高农村教学点的教育质量。二是“强师资”。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制定教师信息化能力规范,形成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资源的公平问题。搭建教师备授课和网络同步研修平台,探索“市带县、县带点、城带乡”的协作模式。建立网络同步研修制度,开展与课堂教学同步的网络研修,突破区域限制,形成省、市、区、县、乡进行教研训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是“抓应用”。实施“三课堂”工程,探索形成“专递课堂”(以音视频直播、网络同步上课等方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远程共享)、“名师课堂”(发挥名师网络开课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名校网络课堂”(以名校开设网络学校,提供网络选修课等方式,推动优质资源快速共享,帮助提高教育质量)等常态化应用模式,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和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效益。
着力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构建更加优化的教育治理体系。一是构建教师管理系统,实现“一师一号”。(为每一名教师建立全国唯一电子档案)。建立覆盖全省教师的职业发展电子档案系统,做好教师专业成长历程记录,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元化科学评价体系。二是构建学生管理系统,实现“一生一号”。(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全国唯一电子档案)。建立覆盖全省学生的电子档案系统,做好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三是构建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实现“一校一码”。(为每一所学校及其资产建立全国唯一电子档案)。实现学校、教育行政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扩大网上业务办理范围,优化、重构教育管理业务流程,为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
加快教育信息技术产业化步伐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发展,将信息产业作为湖北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意见》,强调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使信息消费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教育信息技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教育信息产业具有良好基础,科技和人才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整。但是也要看到,教育信息产业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市场占有率较低、骨干企业偏少、创新能力不够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此,建议把发展教育信息技术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着力培育教育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二是培育新兴业态。三是形成竞争优势。
着力构建我省教育信息技术产业的新体系。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完善产业链条。三是突出产业重点。
着力突破教育信息技术产业的新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技术自身的进步及其对教育行业的不断渗透。要以我省在信息技术和教学应用方面较为突出的研发创新能力为支撑,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以现有的教育信息产业重点企业为主体,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集中力量和资源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教育信息化具有双重功能
教育信息化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双重功能。第一,教育信息化带来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第二,教育信息化拉动了新的信息消费需求,正在培育以数字教育技术装备产业、教育软件产业和教育信息服务产业为代表的教育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途径。从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属性上观察,教育信息化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第二,具有推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发展和创新的功能;第三,有助于实现以教育普及、质量提高、教育公平、教育终身性、教育服务性为核心特征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这些特征呈现在国际国内教育信息化推进实践之中,凸显出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的功能。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教育信息化催生的教育信息技术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以特定的用户群体为对象,将教育信息化服务转化为商品,提供信息设备、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得教育信息技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国际上看,教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2012年,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为16208亿美元,美国占29.3%,欧盟占24.9%,中国增速较为迅猛,从2007年的8.74%上升到24.3%,位列亚太区第一,全球第三。
从国内来看,教育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和消费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产业刚性需求旺盛;教育信息技术软件产业增长空间广阔;教育信息服务业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省内看,我省发展教育信息技术产业机遇挑战并存。我省具有人才智力优势,具有产业基础优势,具有市场规模优势。同时也要看到,我省教育信息技术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2012年,湖北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仅为1830亿元,与广东省2.3万亿和江苏省2.2万亿的销售规模相差较远。2012年,湖北软件收入仅为172亿元,与江苏4167亿元、广东4153亿元差距较大,仅占全国的1.08%,软件产业大有可为。我省教育信息技术产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发展空间,也有竞争压力。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湖北教育现代化
“到2015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进入到教育强省和人才资源强省前列。”这是我省的战略目标。我省要紧紧抓住“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这个难得机遇,构建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机制,率先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
着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一是加快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编制“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标准”、“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标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标准”等。二是优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探索“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机制,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级统筹、多方投入、分级推进”的原则,以服务换投入,广泛调动地方、企业、社会深度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探索建立基础设施社会化支撑服务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学校购买、公司运维”的思路,引入市场机制,探索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服务的机制和模式。推进社会化服务改革试点,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电教人员开展跨校服务。制定运维经费标准,构建运维经费保障机制。
着力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动实现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一是建设基础教育公益性数字教育资源。通过企业竞争提供的方式,采取购买教材同时购买配套资源,或购买教材并配套包年免费使用资源的办法,从政策安排上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公益性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问题。建设基础教育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鼓励企业、组织和个人等积极参与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的研发。实行“一师一优课”,每位教师至少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上好一堂课;实行“一课一名师”,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施教学。二是建设特色明显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探索“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科研院所参与”的资源建设模式,分期分批建设视频与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同步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专业特色资源库,形成良性的生成性资源管理和共享机制。开展数字化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试点,优先建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纺织、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三是促进优质高教资源共建共享。支持本科高校组建“湖北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与管理、师范生培养等方面,鼓励和支持师范院校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探索建立联盟成员的学生跨校网上选课学习和学分互认的新机制。建设高校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允许学生大规模参与在网络上开放的课程并主动进行教学互动。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至少开发一门优质资源网络课程进行共享。推动湖北高校数字图书馆面向全省大学生开放,引导高校开发优质公共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在线课程资源,并实现开放共享。
着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更加满意的公平教育。一是“补短板”。推进全省3500个左右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实现卫星和因特网“双接入”,保证各教学点至少有2门以上课程能够依托多媒体设备上课,提高农村教学点的教育质量。二是“强师资”。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制定教师信息化能力规范,形成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资源的公平问题。搭建教师备授课和网络同步研修平台,探索“市带县、县带点、城带乡”的协作模式。建立网络同步研修制度,开展与课堂教学同步的网络研修,突破区域限制,形成省、市、区、县、乡进行教研训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是“抓应用”。实施“三课堂”工程,探索形成“专递课堂”(以音视频直播、网络同步上课等方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远程共享)、“名师课堂”(发挥名师网络开课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名校网络课堂”(以名校开设网络学校,提供网络选修课等方式,推动优质资源快速共享,帮助提高教育质量)等常态化应用模式,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和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效益。
着力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构建更加优化的教育治理体系。一是构建教师管理系统,实现“一师一号”。(为每一名教师建立全国唯一电子档案)。建立覆盖全省教师的职业发展电子档案系统,做好教师专业成长历程记录,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元化科学评价体系。二是构建学生管理系统,实现“一生一号”。(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全国唯一电子档案)。建立覆盖全省学生的电子档案系统,做好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三是构建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实现“一校一码”。(为每一所学校及其资产建立全国唯一电子档案)。实现学校、教育行政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扩大网上业务办理范围,优化、重构教育管理业务流程,为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
加快教育信息技术产业化步伐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发展,将信息产业作为湖北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意见》,强调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使信息消费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教育信息技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教育信息产业具有良好基础,科技和人才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整。但是也要看到,教育信息产业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市场占有率较低、骨干企业偏少、创新能力不够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此,建议把发展教育信息技术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着力培育教育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二是培育新兴业态。三是形成竞争优势。
着力构建我省教育信息技术产业的新体系。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完善产业链条。三是突出产业重点。
着力突破教育信息技术产业的新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技术自身的进步及其对教育行业的不断渗透。要以我省在信息技术和教学应用方面较为突出的研发创新能力为支撑,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以现有的教育信息产业重点企业为主体,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集中力量和资源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着力构建教育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机制。一是不断完善产业引导机制,推进教育信息产业园区建设。二是不断完善要素集聚机制,改善教育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三是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打造教育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不断完善消费拉动机制,形成教育信息产业的市场体系。
(作者系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
[打印文章]
- 上一篇:湖北高考改革:总分不再是评判学生的唯一依据[ 03-03 ]
- 下一篇:省教育厅紧急部署近期及寒假期间学校安全工作[ 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