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一中改革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祝愿一中永远辉煌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首先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拜一个早年!
回到一中,倍感亲切。是一中培养了我,教育了我。我今天是来感恩的,是来谢师的。我是阳新一中高中部1965年毕业的学生,虽然离校45年,但我们的心是和一中的发展紧紧连系在一起的。我们为一中的发展、辉煌、掘起而高兴、骄傲和自豪。1965年,我们是阳新一中高中部第五届毕业生,两个毕业班60几人,参加高考的不到60人。听说那年是考得最好的,考上了40多个,占70%。现在一中的毕业班有多少学生?是1965年的多少倍?2008年考上大学的有多少人?是1965年的多少倍?我们那届没有一l个考上北大、清华的,而前五届也没有一个考是北大、清华的,最好的就是武汉大学和当时的华中工学院,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而以后一中有18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考上一类学校的不计其数,有些毕业以后已成为国家的顶级人才,领军人物。象今天来的刘义老师,是赵校长的学生,现任武汉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当时不到30岁就破格提教授,提博导,获得了很多国家级大奖,成为学科带头人。这就是奇迹,这就是辉煌,这就是掘起。我们衷心祝福,一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衷心希望一中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辉煌、进一步掘起,成为国内、省内一流的一中。一中的发展靠什么?第一,外因靠支持,政策的支持,领导的支持,方方面面的支持,也包括我们校友的支持,特别是杰出校友的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只要是一中的事情,我们都会竭力去办,而且尽力办好。我举几个例子,有一年(九几年),一个一中学生,是我们方家的,和我同辈的,高考成绩达一类线、志愿填的是一类学校,但是他填了“不服从专业分配”七个字,结果那个学校也不敢要他,一类学校录取完了,二类学校也录取完了,他掉档了,最后找到我,我连忙打电话找我的同学曹树钦,他当时是武汉市交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大权在握,他很给同学的面子,最后录到他们学校去了,后来这个学生还考上了研究生,不然就没有书读了,因为他家里很穷,那是无力供他复读的。还有一个一中毕业的学生,那年报考武大,开始分数刚踩武大线,后来武大线又提高了,应该说这个学生就落榜了。但是他家长很执着,硬是在武大呆了一个星期。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反复找武大招办的领导,最后还是把这个学生录取了。还有我们县农业局一个干部的小孩,考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录取名单公布后设有他,也是急得不得了,他们父子两个找到我,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了当时在研究生院当招生处处长的我的一个学生,还不错,最后作为补录把他录了,录到武汉大学法学院,当时他们父子两个高兴得不得了,说一辈子要把我当恩人。其实,开始我也不认识他们,因为他是阳新的学生,我就要帮他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靠机会,靠运气,当时我也设有把握,但是成功了。这些学生都已经毕业,毕业的时候非要到我家来一次,道谢一声。现在我退休了,也可能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但是只要是一中的事情,我还是会尽力去做的,并且尽力做好。第二,一中的发展关键还是靠内因,靠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就是靠一中领导、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一流的一中,要有一流领导,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生。领导要高瞻远瞩,要有创新的理念;教师要带出最牛的班,带出最牛的学生。什么是出最牛的班?就是大家很熟悉的,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王战金老师带出的“全国高考第一班”,班里37个学生考上北大、清华,10个考上剑桥、哈佛,并且把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送上了北大。这个学生差到什么程度呢?这个学生是一个借读生,因为成绩不好,整天上网吧,打游戏,最后离家出走。后来这个学生来到王战金老师带的班,但上课听不懂,考试倒数第一,只好又到外地去借读。到外地借读,又是上网吧、喝酒,看来这个学生设有救了。但王老师感到,不能让这个学生这样就完了,要救这个学生。他又把这个学生请回来读高三,第一次参加班里考试,绝对倒数第一,比倒数第二差200多分。但是这个学生经过王老师近一年的耐心教育、培养、鼓励,最后考上了北大,后来还出国留学。这是一个奇迹。在王老师的眼里没有差生。这样牛的老师,带出这样牛的班,正是了不起,我衷心希望一中也能出这样牛的老师,带出这样牛的班。我在武汉街道口书店买了一本王战金老师的书,书里面夹了一个碟子。碟子是著名节目主持人陈鲁豫对王战金老师的采访,我看了以后很受感动,很受教育。我今天带来了100个碟子,给一中50个,给实验中学50个,一碗水端平(希望是这样)。请校领导发动全校老师和学生多看几遍,我希望在一中掀起一个学习王战金教育法的热潮,成立王战金教育法研究中心,争取在阳新一中也能出象王战金老师这样最牛的老师,带出这样最牛的班级,也能把成绩很差的学生送上北大,为阳新的教育事业作出最大的贡献。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友的作用,我有一建议,就是可以聘一些有成就、有名望、热心的校友当顾问。可以当学校的顾问,也可以当年级或班级的顾问,建立定期的联系制度,不定期地出一些校友通讯,表彰一些有突出贡献的校友。我想我们这些校友作为顾问,不会增加什么学校的负担,当然更不会要什么顾问费,招之即来,来之无私奉献。可以成立顾问团或顾问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友资源的作用。上面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谢谢!
武汉大学 方贤安
二0一0年一月一日
- 上一篇:迁入现校址后录取清华、北大学生名单[ 11-29 ]
- 下一篇:一中校友——李鹏飞[ 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