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您现在的位置: 阳新县第一中学>> 文明校园>> 文明创建>>正文内容

文明创建

媒体报道黄石阳新县一中:筑牢县域文化高地 创建全国文明校园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胜景来。3月30日,记者了解到,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阳新一中”)广延省内外名师、名家进校园讲学,邀约黄石市、阳新县本地作家、诗人、艺术界朋友到学校交流、指导,合力打造县域文化高地,创建全国文明校园。

“读万卷诗书,育英才,道证沧桑,歌奏凯;兴百年基业,添虎劲,春暖杏宛,校生辉。”这是76岁高龄的阳新县书法家协会顾问董鸣鸿为阳新一中创作并书写的第十五副春联,也是自2007年起阳新一中与富川诗社携手举办“腊八迎春诗会”结下诗联缘的真实记录。

2022年1月8日,“阳新一中·富川诗社腊八迎春诗会”创新形式,走出校园,走进三溪镇沁心园,阳新一中教师与阳新县诗词学会的诗人们以原创作品共同打造出了“沁心园诗廊”。

阳新一中诗会图展

深耕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生人文情怀,阳新一中结硕果。2020年,阳新一中被授予“中华诗教先进单位”,荣获“湖北省诗词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特级教师、阳新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明道树被授予“2016——2020年度湖北省诗词先进工作者”。

表彰实图

2020年7月18日,今古传奇传媒集团在阳新县设立湖北省第一家县域“传奇文学·阳新创研基地”。阳新一中《竹林》文学社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主动出击,积极争取,让“传奇文学·阳新创研基地”落户一中校园。

同年12月3日,黄石市第五届散文节在阳新一中召开,今古传奇传媒集团高管团队——总编辑何大猷、社长杨如风、主编毛爱红来到阳新一中。何大猷为一中师生作主题讲座《文学点亮人生》。

何大猷明确提出:要扶植校园文学,把文学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要挤出版面大张旗鼓地宣示文学的希望,把阳新一中建设成为校园文学创作的样板与示范基地,让阳新一中校刊《竹林》成为省市文学刊物的选稿基地。何大猷的关切、关怀及期待让阳新一中师生深受鼓舞,激起了强烈反响。

阳新一中表彰实图

2021年7月15日,阳新一中召开了“传奇文学·阳新创研基地成立一周年暨《今古传奇》改稿会”。湖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今古传奇杂志社社长杨如风对阳新县教师与学生的21篇作品一一点评。

据了解,出席本次改稿会的有三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五位省作家协会会员,让阳新师生深为震撼——这是一个完全的纯文学中小型研讨会阵容。

一中前行,得众人之力。阳新一中克服经费困难,筹集社会资金十万余元,建成了《竹林》文学社活动室。2021年11月24日,黄石市作家协会主席荒湖及市作协主席团成员向天笑、翁想想、刘会刚、王能明,阳新县文联主席彭书桃,阳新县作家协会主席李相文等出席揭牌仪式。

同时,荒湖为一中师生作《文学写作的几个常识性问题》主题讲座。同日,“黄石文学·阳新一中创研基地”挂牌。

《竹林》文学社活动室落成图展

阳新一中与今古传奇传媒集团、黄石市作家协会联合,建立“传奇文学·阳新创研基地”、“黄石文学·阳新一中创研基地”,打造省、市、县、校四级文学平台。

 

据统计,2020年至2021年,阳新一中教师在省级文学刊物发表作品8篇。阳新一中学生在省市县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5篇(首),其中省级6篇、市级22篇、县级17篇。

自2014年起阳新一中已连续举办了八届校园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在每年的十一月下旬举办,为期七天,融学生运动会、科技小制作竞赛、师生才艺表演、书画展览、专家讲座、教师球类棋类比赛和趣味运动为一体。

活动现场

2021年第八届校园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一周时间内,有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阳新采茶戏进校园,也有大型科普剧《浮出水面》在一中演出。

全校师生4000余人,个个参与,人人出彩。艺术节期间校园全面对外开放,学生家长、县内中小学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7000余人观看文艺汇演,观摩运动会,参观一中图书馆、校史馆、科技馆、艺术楼、阳光课程中心,共享艺术节的欢乐,感受无处不在的一中文化魅力。

舞台节目现场

在阳新一中的引领示范下,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已走出一中,在阳新县中小学遍地开花。阳新县实验高中、富川中学、富川小学等学校纷纷举办各有特色的艺术节。校园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一届又一届,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已成为阳新一中乃至整个阳新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阳新一中作为古兴国州千年儒学的传承者,把阳新一中建设成为县域文化育人高地,阳新一中莘莘学子的文学、艺术圆梦之地,阳新百万父老乡亲子女的成人成才之地。

校园有了文化便有了文明的底蕴,校园有了艺术就有了灵动的精神,这里是阳新一中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的一个缩影。文化一中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文化一中建设,永远在路上。(通讯员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