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位于兴国城区东北部,竹林塘湖畔,阳新大道东侧。校园面积200亩,教学楼、综合实验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内设办公室、政教室、教务室、总务室。置教学班72个,学生5600余人。教职员工29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99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6人。湖北省教育厅确定首批办好108所重点中学之一,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自1910年创办“兴国州中学堂”,民国时期易名“阳新县中学校”,后改“阳新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更名“阳新县第一中学”,至今已具97年历史。1989年由儒学垴搬迁至现校园。教育局直管普通完全中学。2000年秋确立“质量立校、科研强校、改革兴校、严谨治校”办学思路,提出实施“三立”(立德、立志、立法)工程,把阳新一中建成金凤凰练就健美翅膀的营地,让老区人民子女成群结队上重点大学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质量、校园美化、硬件建设诸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近五年高考升学质量与数量年年大幅度攀升。其中陈兆华、柯江华分别夺得当年黄石市文理科应届生高考状元桂冠。2001年,高考上省线913人,比2000年增加300人,过600分人数和过重点线人数翻一番,3人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02年高考实现上省线、上本科、上重点、上清华北大人数“四大突破”:上省线1363人,上本科线778人,上重点线314人,上清华、北大4人。2003年取得新突破,上省线比率超过95%,上本科线1048人,上重点线354人,上清华、北大3人,理科600分人数占全黄石市1/3,上本科线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004年高考,柯曦宇同学以671分夺阳新县理科第1名,黄石市第5名,被北京大学录取,柯尊林同学以612分夺阳新县文科第1名。全县理科前29名,文科前13名皆为阳新一中学生。过600分人数71人,占全县600分人数97%,过一类重点线人数364人,占全县总数90%,上二类线872人,上本科线1568人,分别比2003年增加10人、195人、520人,与黄石二中分享黄石市理科前10名。2005年高考再续辉煌,卢文魁、李晓晖分别获全省理科并列第48名和第168名,刷新阳新考生在全省排名。应届生过重点线人数增加56人。2006年高考再创佳绩,理科650分以上全黄石市8人,阳新一中3人。文理科4人过清华北大录取线,2人报考并被录取。文理科过600分34人,占全黄石市1/4,过重点线334人(含艺术体育),过二本线841人,过本科线1600人,上本科线再度超过80%。随着一期扩建工程竣工,先后建成黄石市规模最大高中综合教学大楼(建筑面积1.1万m2)、可容纳6000人同时就餐学生食堂、高档次开热水房和浴室、7个豪华型理化生实验室、10个多媒体教室、3个微机室和覆盖全校教室、办公室校园网及2栋学生公寓。另3栋公寓在建。新征土地100亩,二期扩建工程启动。
[教育教学概况]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论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狠抓制度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质量提高,取得显著成绩,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教育教学改革名校、武大优质生源基地等称号,通过湖北省德育评估和教科研实验学校复检。
目标明确,提高教育质量。发挥教职员工主人翁作用,恢复教师代表大会,始终以“把阳新一中办成金凤凰练就健美翅膀的营地,让老区人民子女成群结队上重点大学”为办学理念,坚持大会讲,小会议,明确方向与目标,教育教学步入良性发展快车道。 “三立工程”被湖北省教科所定为重点校本研究课题。高考屡创佳绩。多次与黄石二中分享高考理科全市前十名,上本科率一直保持在80%的高水平上。
更新观念,适应事业发展。于第四届教师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阳新一中“十五”发展规划》,将高中规模定为60个教学班。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置于首位,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业务提高与师德师风教育相结合,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一是引进师资。2001年申报教育局从县内高中选调一批教师并自当年始,派员至大学生供需见面会择优招聘本科毕业生。共招聘本科毕业生80余名,改善教师学历结构,填补学科门类空白,贮备后备人才。二是培养教学骨干。组织教师开展传帮带,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优质课竞赛,撰写教学论文,培训和造就教学骨干。先后有10人被评为省市级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一批青年教师成为高三复习备考新生力量。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阳新县123活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等,利用暑期集训时间组织教职员工学习、观看孙维刚、魏书生、李镇西等师德楷模报告光碟,编印师德学习材料,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演讲比赛”、“模范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定期评选“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园丁新秀”、“三·八红旗手”,举办“师德师风专栏”,树立师德榜样,促进师德升华,涌现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优秀教师。
克难攻坚,加强硬件建设。立足“生存”,着眼“发展”,突出重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建成现代化学校。一是围绕教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自筹资金建成10个多媒体电教室,2个微机室,其中引进港商捐建1个,1个英语口语计算机辅助考室,完成英语听力系统建设,铺设校园网,建成7个高档次的理化生实验室、6个仪器室、1个舞蹈厅、3个水泥篮球场、12个乒乓球场和1个简易足球场,架设高档次校园路灯,改架空明线为电缆,教师办公室和教室皆安装空调。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得到提升。二是启动二期扩建工程。在投入1800万元完成4个项目建设一期扩建工程基础上启动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征地100亩手续审批,校园面积将扩大1倍,拟建体育馆、科技楼、图书馆、运动场等。三是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完成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地面硬化和绿化。修建校园水泥大道4条,辟1000余平米月季园。建成凌云广场成校园一景。
创新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推行竞争上岗,改革用人机制。推行毕业班班主任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采取“自荐报名,大会演讲,群众投票,评委亮分,当场公布”程序,选拔毕业班班主任和处室中层干部。坚持以“实绩”选人用人,以廉洁从教,经济清白,公道正派,以校为家;班级管理好,教学成绩突出,家长学生满意;政务能力强,办事效率高,教职员工信任等为条件,选拔任用班主任和中层干部,推进教育教学发展。二是推行招标竞争,实施“阳光操作”。对工程建设、食堂承包经营、大宗设备采购等一律实施“阳光操作”,确保公正公平,维护国家、集体和学校利益。扩建工程由县工程指挥部组织招标,派出专班协助质量监管,严把质量关。大宗物资采购由相关处室拿出技术方案,协同政府采购中心组织招标。食堂承包实施竞争招包,坚持“市场运作,让利学生”原则,由分管校长和总务室组织招标,实行集体决策,阳光操作。招标取得成功,学校增加收入,学生得到实惠,师生员工满意。三是坚持从严治校,加强廉政建设。制定《阳新一中廉政建设管理制度》,确保“从严治校”落到实处。规范“来客招待”、“话费、旅差费报销”、“购物、用工、维修”等具体行为。规定来客招待一律先由办公室开进餐单,接待处室凭单在学校食堂招待,不得超标准,不得在城区进宾馆、酒店,违者不予报销。全年招待费10万元,为原每年招待费1/4,狠刹吃喝风,确保资金用于建设。四是严格财务管理,实施群众监督。对政策性收费严格按县政府预算外经费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坚持“学校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财务体制,资金和财务帐皆由县财会核算中心管理,不设会计、出纳,设报帐员1人。各项开支皆由财会核算中心审核,未经审核不予报账。规范补课费等非政策性收费行为。成立家长委员会审收补课费,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年级组民主理财模式管理补课费,接受总务处审计和教师代表核查,公开补课费收取和发放情况,接受教育局纪检审计部门监督检查,合理发放补课费。提高教师课时津贴。针对教师收入单一,工作任务繁重状况,挤出资金提高教师课时津贴,给50岁以上老教师增发补贴,安排教职员工免费早餐,兼顾教师公私利益,进一步调动教育教学积极性。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一是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失学。紧缩招待费等消费性开支,每年拿出20多万元设立“阳新一中振华奖助学金”,每学期评选一次,奖励品学兼优学子,资助家庭特困学生。先后发放奖助学金100多万元。争取社会资助,让品学兼优学生完成高中学业,步入大学校门。先后争取全丰公司、劲牌公司、玉盛奖助学金等固定性资助和民政局、扶贫办、香港英语教会等不固定资助,使大量品学兼优贫困学生得以完成高中学业升入大学。二是视学生安全重于泰山。成立校园安全领导小组,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安全责任制,实施专班巡逻制度。坚持校园安全天天讲,日日议,一周一评,一月一检查。全年校园事故为零。三是实施“三立”工程,培养“四有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代新人,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四有新人”。校本建设课题被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重点科研课题。
领导成员
校 长 赵立中
副校长 明道树 潘龙星 柯美宝
[打印文章]
- 上一篇:学校介绍[ 10-27 ]
- 下一篇:阳新一中办学思想体系(2014年8月之前)[ 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