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您现在的位置: 阳新县第一中学>> 心理教育>>正文内容

心理教育

四种情况不是“病”

 

一、心理不平衡不是病。

可以用生理现象来类比。我们这会渴了,那会饿了,晚上困了,工作长久疲劳了,穿衣服少感觉凉了。这些时候我们的身体都处在不平衡状态,但相信不会有人把这些当成生理疾病吧。

心理也是一样,不平衡每时每刻都有,本来就是正常的心理规律。心理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是矛盾统一体,想获得绝对的平衡恐怕只有到死的那一刻才行。

正常的心理不平衡现象有哪些呢?首先是观念上的不平衡。比如一个人小时候接受某种道德教育,成年后社会变化了,提倡另外一种观念,两种观念在内心冲突,于是就不平衡。有的人一直很崇拜某个伟大人物,忽然看到一篇报导,说他有婚外情,或者其它什么污点,也会感觉到观念不平衡。费斯汀格是研究认知不协调现象的专家,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他的研究成果。但前提要明确,认知不协调是正常的心理规律。

其次是观念和情感上的不平衡。比如说,观念上知道要爱岗敬业,但对本职工作就是没兴趣。或者一对夫妻生活久了,并没有第三者,观念上知道要对配偶有激情,但早已进入无性婚姻状态。

再次是内在心理和外显行为的不平衡。比如,你从观念上就讨厌你的老板,从情绪上也反感他,但见到他还是不得不毕恭毕敬。这恐怕再正常没有的。

所有这些不平衡都会让你不愉快,但都不是

二、负面情绪不是病。

在《正面对待负面情绪》一课中,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在此只补充一点,就是请大家再复习一下基础心理学情绪部分的内容。一般教材在写到这部分时,都要介绍几种基本情绪,如喜悦、恐惧、愤怒等等。有的说有六种,有的说有七种,各种说法数量上不一,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让你愉快的基本情绪总是占少数。

然而,尽管大部分基本情绪体验让你不愉快,但它们既然是基本情绪,那就是长期进化后的产物,是我们从猿,或者更早的祖先继承下来的东西,是我们适应环境的重要机能。经常有朋友问,学了心理学是不是就不感觉到痛苦?或者以后看恐怖片就不害怕?那么,学了生理学,我们是否就可以不吃饭也不会饿?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一样。

不光这些基本情绪,那些带有社会评价意义的情感也是一样。人看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就会自卑,或者嫉妒,作了糗事就会尴尬,受了挫折就会郁闷,工资被拖欠就会焦虑,失恋了就会撕心裂肺。学不学心理学都一样。遇到相应的问题,有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很正常,没有这些反应才要怀疑是不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总之,所有这些负面的情绪、情感只是你生活问题的报警灯,指示剂。

三、成长问题不是病。

在普通话语环境里,成长指小孩子发育成大人。在发展心理学中,成长指人从一个人生阶段跨入另一个人生阶段,是一个持续终生的问题。一个人就业了、结婚了,还要面对作父母、中年危机、空巢期、退休等人生问题。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就要面对以前没遇到的新的人生问题,必然要有一个过渡期,适应期。任你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或者心理素质超强,都不能免掉这个适应期,只能让它缩短,矛盾尽可能少一些而已。于是,那些由于开始人生新阶段而带来的心理问题都只是个适应问题,而不是

这其中尤其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情况被歪曲的厉害。试想,假如一个成年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每隔三年五载就强迫你换一个单位,强迫你离开一些熟悉的人,去接触一些陌生的人,你会不会有适应问题?这其实就是孩子们面对的生活,只不过成人们习以为常,没从这个角度去想问题。

孩子们刚刚适应初中生活,就要进入高中。刚刚和一群同学熟悉起来,就要与他们分开。再加上同时身体飞速发育,以及其它种种适应问题,可以说是人生中适应问题最多的年龄段。设想一下,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本科毕业总计十六年。一个四十岁的人到了五十六岁,或者一个六十岁的人到了七十六岁,他生活环境的变化会比孩子们经历得还大吗?这么频繁的变化由相对幼小的心灵去承担,有一些心理问题不是很正常嘛。

四、与众不同不是

出于从众心理,人们往往怕自己与众不同,希望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于是,许多朋友便把自己某方面与众不同当成了病态。都说时下的新新人类重视个性,强调自我,但我接触他们的体会是,他们对自己与众不同的恐惧和前代青年没什么区别。

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的心理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心理来自个人经历与个人的小环境。世界上不存在两个有同样经历的人,也不存在两个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完全一样的人。所以与众不同是根本的、整体的、内在的、永远的。与众相同只是表面的、局部的、暂时的。尤其是当社会日益多元化,小群体层出不穷,一个人在这里与众相同,换一个团体就会与众不同。想永远地与众相同,只能徒增自己的负担。

当然,就象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贫血一样,说这些心理问题不是病,不等于说它们如果严重起来,或者拖延下去不会导致心理疾病。这些年来,笔者在给大部分朋友摘帽子的时候,也曾经介绍一些确实患有心理疾病的朋友去心理卫生医院。但以个人经验来说,他们只是少数。大部分朋友只是把表面上的不愉快当成了。而一旦给自己戴上心理疾病的帽子,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