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您现在的位置: 阳新县第一中学>> 心理教育>>正文内容

心理教育

网络成瘾的相关论述

网络成瘾的相关论述

1、网络成瘾的定义以及诊断标准 

1.1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1.2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近年来,随着网瘾问题的突显,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开始涉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网瘾的评测标准,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而且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毕竟地理、人文、经济、法度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网瘾评测标准的不同。

1.3国外心理学家提出的八项自我诊断网瘾综合症的标准
  1. 是否觉得上网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 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3. 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4. 如果因事不能上网,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 是否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
  6. 是否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上网的程度?
  7. 是否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8. 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依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如果你有4项或4项以上表现,并已持续一年以上,那就表明你已患上了网瘾综合症。(上述标准选自:小西,《你是不是瘾君子――网络成瘾综合症八大表现》,《科学大观园》,2005年09期,第67页。)

还有一种判断的办法,就是列出7种症状,如果上网者在过去12个月内表现出下列3种以上,就可以说是上网成瘾了:
  1.耐受性增强: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也就是网瘾越来越大;
  2.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明显的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关于因特网;
  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5.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的大量文件等等;
  6.上网使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7.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但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1.4国内诊断标准

在现在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可以更加丰富我们的信息,辅助我们的工作以及学习,但是如果长期反复使用网络,而且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工作或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那就应该引起注意了。

2006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网络成瘾诊疗基地。该医院所采用的诊断标准如下:

标准

1.对网络有强烈渴求,上网占据生活中主导地位,如头脑中常常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回忆上一次上网的情境或期待下一次上网。

2.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惹等症状,上网后上述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

  3.要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感到满足,且时间不断延长。

  4.曾经努力过多次,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5.尽管知道上网会给自己带来或已经带来危害,仍然忍不住继续上网。

  6.除上网之外,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以致失去以前的爱好和娱乐。

  7.用上网来回避现实或缓解不良的感受和情绪。

  8.对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涉入网络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第二种诊断标准: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1)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2)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3)固执的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4)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兴趣娱乐社交活动

  (5)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1.5区分正常上网和上网成瘾

健康上网是一种正常的行为,上网成瘾却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那么如何区分正常的上网和上网成瘾呢?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5.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 的方法?
  6.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9.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如:烦闷、压抑),而一上网就来劲?

10. 你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
或者也可以通过如下的表格进行辨别正常上网和上网成瘾:

 

网络使用情况

上网原因

上网时间及频率

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社会功能

网络正常使用

好奇、愉快,缓解紧张、疲劳

适当

平衡

未受影响

网络过度使用

沉迷

上网时间过长

失衡(上网占据大部分业余时间)

受损

网络成瘾

避免戒断反应出现;

强烈的上网渴求

反复、长时间上网

严重失衡(上网占据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明显受损

 

1.6上网成瘾的级别

对于上网成瘾的程度我们也根据相关资料以及经验,将上网成瘾的程度分为10个级别:
  1.偶尔上网,对正常生活与学习基本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2.时间比第1项稍长,但基本上自己可以控制。
  3.自己有些控制不住了,但在家长的提醒下可得以控制;对学习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
  4.开始对家长的限制有反感,逐步对学习失去兴趣。
  5.有时瞒着家长上网,并且用说谎的方式为自己掩饰;开始厌学。
  6.已产生对网络的依恋,一天不上网就不舒服。
  7.与父母有公开的冲突,亲子关系紧张;上网成了生活的主要目的。
  8.对父母强烈厌恶,经常逃学,连续上网,通宵不归;并有其他很不理智的行为,如开始在家里有暴力行为,敲打或毁坏东西等等。
  9.不顾一切也要上网,若父母干涉,非骂即打,不但毫无亲情,甚至伤害亲人、逼父母分居或离婚。
  10.为了上网,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 。

5级以上,就可以说是上网成瘾了,8级以上是程度严重的成瘾。上网成瘾有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家长往往不注意,或者觉得无所谓,一旦问题严重又会束手无策。(上述三组标准选自:《上网成瘾症评测方法》)

2.上网成瘾的成因及预防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其最明显的症状有:在网络上工作时间失控,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2.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心理原因
  首先,挫折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遭受挫折困扰的青少年往往不能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在学习上常是失败者,在人际交往中是被遗弃和排斥者。这类青少年常受到同龄伙伴的嘲笑和欺负,家长及老师也另眼相看,于是他们便到网络中来寻找自己成功的体验,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平,找回在现实中丢失的自尊,以此来满足自己在现实中不能满足的心理需要。 其次,好奇心。柏拉图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好奇动作是小孩子获得知识的一个最紧要的途径,可由于孩子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于是被网络游戏中那些离奇的情节、升级后的快感、闯关后的满足、打杀过程中的惊险刺激、甚至一些色情的东西所吸引,这些都使缺乏鉴别力的青少年能够在网络中找回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不能获得的心理满足,找回在现实中失落的自我。从而使这类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成为网络成瘾者
  最后,性格。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在经常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中,性格内向者约占网络成瘾青少年的60%以上。内向型性格的人多不善于言谈,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某种不同程度的障碍。例如一位学生说:“在网上,我会主动与我不认识的男生说话,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而网络这一虚拟平台正好给青少年提供了倾诉自己内心烦恼的契机,他们常为陌生网友言不由衷的一句问候激动很久,认为现在实中的人都不理解他,现实都是假的,只有网络才是最真诚的。

对于性格内向的上网成瘾者,我们应该提高他们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重塑自信是摆脱“瘾症”的治本之途。首先必须合理安排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其他活动,多与人交往,注意与亲友、领导同事的关系;其次给予相应的现实生活方面的指导,如对人际沟通上有障碍的使用者,给予交流沟通技巧方面的指导,让其体验到真实人际交往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重建自信。总之,要让网络成瘾者融入、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毕竟,人不能只活在电脑和网络的世界中,它们只是生活的一个组成。

2.2预防上网成瘾

心理学家对网络使用者及其家属还提出以下建议以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

(1)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一天不宜超过8小时;

(2)每天应抽出2-3小时与家人和同事进行现实交流;

(3)一旦发现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各种症状出现,家属要强行限定患者上网的时间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3.上网成瘾的相关因素以及预测

3.1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分布情况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
在《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青少年网瘾现状有四个有关两个无关

3.1.1与性别有关。男性青少年网瘾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从下图可以看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的比例(17.07%)约比女性青少年网民(10.04%)高出7个百分点。在具有网瘾倾向的网民中男性青少年比例同样高于女性。

男性青少年缘何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网络?一般认为基于生理差异及传统社会文化的规范,男女两性就群体而言在青少年时期存在着行为差异。

  (1)男性青少年更富好奇心和冒险情神;女性更为稳健保守。因此,面对网络这一新事物时,男性往往更易于被网上的新鲜事物所吸引。

  (2)男性青少年较为独立,女性依赖性相对较强。在传统文化的规范下,男性往往是有泪不轻弹,与其他社会成员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女性则大可向他人宣泄负面情绪,所以当网络媒体出现时,在现实生活中比女性拥有更少宣泄渠道的男性便会倾向于利用网络媒体来宣泄负面情绪。

  (3)处于青少年成长期的男性往往思维较为活跃,自制能力较差,好动,视为顽皮;女性则自控能力较好,好静,视为乖顺。她们往往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其学习动机较高。因此女性在学习活动中投入大部分的时间、精力,相对而言,花费在其它活动上的时间、精力较少。而男性则相反。

3.1.2未成年人网瘾比例较高

  从下图可发现: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7.10%)最高,从总体趋势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网成瘾的比例逐渐降低,30-35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2%)最低。

3.1.3网瘾现象分布广泛,与地理位置和经济因素无关

  网瘾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虽然各地区间的差异较大,但整体分布与地理位置和经济因素无关。从下图可发现:在地区分布中,东部地区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4.5%)略高于中部(14.0%)和西部(13.0%)地区,但较之具体地区间的差异(如:北京23.5%,上海8%),其差值并不明显。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总体来说,东部省区最为发达,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欠发达,中部省区介乎二者之间。本研究将调查的30个城市在网瘾比例中的排名分别与其所在省份2004年的人均GDP排名作比较,进一步考察青少年网瘾比例分布与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是否有关联。

  研究发现,网瘾现象的严重程度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联系。例如:同属经济发达地区的北京(23.5%)、天津(9.9%)、上海(8%)、江苏(18.3%),其网瘾比例差异较大;而云南(27.9%)、贵州(11.1%)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相关,比如与职业有关,初中生、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职高学生中网瘾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中生中的网瘾比例则较低;与网上活动有关,网瘾青少年更偏重于娱乐性的上网目的,尤其是网络游戏;非网瘾青少年更偏重于实用性的上网目的,尤其是获取信息,而在网上活动丰富性方面,非网瘾青少年网民的网上活动丰富性明显高于网瘾青少年网民。  

3.2网瘾问题以后会越来越严重,还是越来越轻
  大家都不希望网瘾问题今后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我们认为青少年网瘾现象是社会发展中一种阶段性的现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网瘾问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现阶段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利与害这一突出矛盾不容忽视。而从我国现状来看,还有很多偏远和西部地区,计算机和信息化水平还非常低,这和发达地区形成强烈的对比,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数字鸿沟,这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一直在努力利用网络手段服务青少年和引导青少年,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对青少年网瘾问题重视,将有更多的青少年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成为驾驭互联网的真正主人。

 

主要参考文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