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国之青年素质如何直接关乎一国之命。所以,富强之本在兴教育。国家要富,必须要有大量可用之才。这种有用之才不仅仅是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之才,还必须是有“德之才。这里的“德”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等。当前,我党所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就是各种道德的高度概括。①故育人之先在于立德。
那么“德”,是怎样养成的呢?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就历史学科而言,就有大量的工作。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人文通识教育课。历史不可能教会学生某种实用技术,但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以培养社会合格之公民。一个合格的公民是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公民,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我尝试着在课堂中对同学们进行人格教育,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以下是我本学期第一堂课的课堂实录。(自我介绍略)
课堂实录:
师: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既是大灾打乱之年,又是人喜之年。今年年初,我国政府坚决抗击了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面对破坏极其严重的汶川大地震,我国政府果断开展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其反应之果决,行动之高效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
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从不低头,在空前的大灾难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互助、坚韧不屈。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并继续发展的精神法宝,也是中华民族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八月份,北京奥组委还是举办了一届令世人瞩目的奥运会。那么,对于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大家有什么感想呢?(同学们很兴奋,踊跃发言)
生甲:北京奥运会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比如奥运开幕式中所展现的中国文字之美、中国画、四大发明、京剧、太极拳等等。
师:说得很好。还有中国的古代乐器——缶。
生乙:北京奥运会向世人传递了中国人民的友好,如开幕式中大大的“和”字。
师:对。中国人历来讲究“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当前,我党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这说明,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民族。这是对某些国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有力驳斥。(同学们情绪激昂)
生丙:造型别致的“鸟巢”(国家体育场)以及神奇的“水立方”(国家游泳馆)和开幕式所运用的各项技术展示了一个蓬勃向上的中国,充满无限活力的中国。
师:非常精彩!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中国人对奥运会的全新阐释。这是中国人对奥运会的贡献。总之,北京奥运会不仅描述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国,也表达了一个蓬勃发展的现代中国。那么近代中国又是怎样的呢?(由此引入到正课中来)
生:饱受屈辱、苦难,反抗侵略(说到这些,同学们一下伤感起来)
师:是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苦难史。资本主义列强用洋枪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一次次蹂躏中国土地,奴役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财富。列强大规模的武装侵华战争至少有五次。首都三度沦陷(两次是清朝,一次是民国),大片领土被割占,无数文物古籍或被毁坏,或遭劫掠。
但是,中国人民从来是不甘屈辱的。有压迫就有反抗。整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悲壮的中国人民反侵略史。大大小小的反侵略战争或失败,或没有彻底肚利。唯有抗日战争,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直接财产损失600亿美元的惨重代价,历时十四年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木侵略者。一盘散沙、濒临亡国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伟人的凤凰涅槃。(同学们由凝重而自豪)
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求真理,逐步推进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一次次的失败给人们以血的警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是不甘沉沦的。所以,一批批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百折不挠,探索救国之路。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无不遵循这一历史轨迹。(同学们精神集中)
紧接着,我又跟大家谈了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代史这问题。有同学提问:屈辱的历史学习起来很没劲,有什么价值呢?青年人为什么总要生活在过去痛苦的记忆之中呢?我是这样回答的
师:学习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家来说,至少有两点意义。
其一,借鉴意义。“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得出的结论。同样,同学们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也要终生学习,不断完善白己。否则,你就跟不上时代潮流,被社会所淘汰。
其二,激励意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自勉名联。如此联所言,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仁人志士们已经奋斗了一个半世纪,而且将继续奋斗下去。中国人虽屡经挫折,却百折不挠。青年人追求理想,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坚持梦想,坚忍不拔,还有什么坎迈不过去呢?(听了这些,同学们若有所悟)
课后反思:这是本学期的第一堂课,或者称绪论。针对高一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我从大家熟悉的北京奥运会引入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线索,效果不错。一节课中,同学们“经历”了辉煌的古代,充满活力的现代,屈辱的近代。仿佛上下五千年,弹指一挥间。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思让师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似乎遥不可及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平实的课堂中得到升华。这就是我探索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第一步,有得有失。总之,不管前路如何漫漫而修远,我将矢志而求索。
- 上一篇:浅谈“立德”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02-22 ]
-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的点滴思考[ 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