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是一所校园文化极具特色的重点高中,一直以来,学校非常重视校本研究,以“三立工程”——“立德、立志、立法”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了我校发展的支柱。德育在我校“三立工程”研究中处于首要位置,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首先看的就是他的品德。青少年的思想素质还未成熟,可索性大,而他们道德意识的提高与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言行有直接的关系,学生视老师为学习的榜样,老师一言一行会对他们的成长将产生潜移默化效果。
教师不是圣人,教师的言行有时会表现出不理性,与时代发展相比,有时存在着滞后错误甚至是违背道德的现象。特别是如下的几种言行值得我们注意。
一、言语育人时,滥用俗语。言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俗语,但俗语不一定都是真理,一定要三思而后用。当然一句入木三分的俗语在教育学生时能起非凡的效果,如“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告诉学生不要撒谎等,但有些俗语是有问题的。如老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用到“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其实这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思想,现在公共场所里小偷猖獗、抢劫犯疯狂——不能说跟“各扫门前雪”的信奉无关,在“各扫门前雪”的大俗话前,“见义勇为”正在沦落。又如老师常常用自己的经验来告诫学生“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使学生发散创新的判断思维被磨灭掉。又如评价学生时用到“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是一种“晕轮效应”定式思维,难道东北人都豪爽吗?日本人都坏吗?显然不是。又如学生打架斗殴时,我们常用“一个巴掌拍不响”来批评双方,其实任何矛盾是有主次之分的,这样的中庸之道只会让一些同学心里上产生消极的影响。在我国这样经不起推敲不宜用来教育学生的俗语很多,如“苍蝇不叮无缝蛋”,“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人挪活,树挪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等,老师们一定要谨慎使用。
二、经常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这样的情祝,学生本人很努力,由于基础太差,天资有限,成绩很难迅速提升,当他们问到学习上比较“简单”的问题时,德性不行的老师会来个冷讽热嘲,用“你这个木脑壳!”“你这个笨猪”这样的话语来打击学生,给学生心里造成了阴影,总是感觉自己太笨,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自信。从而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不愿意学习,感觉很自卑,更有甚者,会因此而想到自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少批评多鼓励,让每个学生充满自信,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情绪化处理问题。现实中有些年轻教师的自身道德修养还有待于提高,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不小心”就激化工作中的矛盾。如某校学生干部因点错了某班出操人数,该班班主任就恼怒,并将一杯开水泼向该学生干部的脸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给学校与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又如某班有一个学生经常迟到,破坏班上纪律,该班班主任不是与他耐心沟通讲道理,而是重重地向他脸上甩了一巴掌,导致该生耳朵充血,结果自己也受到了严肃处分。
四、不能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教师不应该因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家庭背景的不同或其他利害关系而产生偏爱。“要让仁爱之心播撒到每个学生身上”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感受到阳光的暖暖。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因某学生成绩好而享受特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因家长的请客送礼而让贫困的学生永远坐在角落.更不能因学生的背景好,就让其为所欲为。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有种人道主义精神,对那些真正有困难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帮助,更真挚的关怀。
五、不检点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师的行为或习惯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或评议的对象,我们平时不允许学生抽烟、喝酒,赌博、上网打游戏、谈恋爱,那么首先自己要改掉抽烟、酗酒、赌博等不良习惯。而今,教师中有些行为的确是人们不容忍的,如老师把班上学生的学费拿到赌场上输得一干二净;每天带着令人恶心的酒味给学生上课;烟瘾发作时,即使是上课也要停下来抽一支;呆在办公室打游戏入了迷而忘记自己上课的时间;谈恋爱时在学校公共场合卿卿我我等,它们都会破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让学生对道德准则产生误解。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在学生面前才有说服力,才能起到身教的作用。
总之,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使自己具备合格的心理素质,标准的言行举止,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提高道德水平,朝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时忠主编:《新世纪 新师德》第56页
-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的点滴思考[ 02-24 ]
- 下一篇:如何安然度过多事之秋[ 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