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十七中 刘仁健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正值江南五月,鄂东南的红土地上,绿意盎然,风光无限。13日下午,区教研室游智力校长率队,我们一行六人满怀期待,冒雨驱车阳新,参加为期三天的“省基础教育综合教研课题研讨会”。
我们住宿和用餐的宾馆名为“桃花泉大酒店”,在兴国大道西侧。主体建筑为一幢三层红褐色楼房,设有单间、普通标间、豪华标间等,大厅、走廊、楼道和房间内,全都铺着猩红的地毯。据说,这家酒店按四星级标准设计,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此说是否属实,尚待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阳新这个贫困县城里,能有如此舒适、温馨的环境,如此齐全、优质的条件,一定不多。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这次研讨会规格之高,也使我们对这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倍加珍惜。
在红色的土地上推销自我
研讨会由省教研室主办,由省首批重点中学——阳新一中承办。第一天的会场设在阳新一中大礼堂,第二天设在桃花泉大酒店。14日早餐后,热情的阳新人用专车将我们接至10分钟即可走到的一中。一进校门,迎面的一块碑石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崇尚科学,追求卓越,一切为了金凤凰练就健美的翅膀。”别致的口号,让我们驻足流连。校园内外随处可见“红色阳新,百年一中”和“创‘四心’校园,迎百年校庆”这样的宣传标语,大家情不自禁笑道:“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哇,赶上阳新一中百年校庆了!”我突然想起手中的资料袋,提起来一看,原来正面和两侧也赫然印着这样三句话,背面则是阳新一中的简介,图文并茂。试想,两天后,数以百计的代表将如此精美的资料袋提回去,无异于帮阳新一中作了一次全省范围的免费宣传。
当天上午,赵立中校长在作阳新一中如何实施“科教兴校”战略的报告之前,同样是围绕这三句话,向客人们讲述了阳新——这个闻名全国的“烈士县”,在革命战争年代献出了20万英雄儿女的生命,先烈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介绍了“领兴国古州之神韵,得富川山水之灵气”的阳新一中百年沧桑、百年拼搏、一路风雨一路歌的征程;描述了“上下同心、教师专心、学生用心、家长放心”的创“四心”校园活动;抒发了山窝窝里要飞出金凤凰的雄心壮志。
特别有意思的是,当主持人介绍在主席台就坐的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就是阳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丽时,全场一片惊呼。此后,李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来自全省的代表致欢迎辞。——补充说明一点,为了写好这篇随笔,我仔细翻看了两天记录下来的满满26面笔记,然而,关于这段欢迎辞,笔记中却只留下“李县长致辞”五个字。翻看到此处,我不禁哑然失笑。“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我估摸着,多少天过去,甚至多少年过去,只要一提起阳新,不少与会者可能会和我一样,脑中浮现的是那位副县长年轻漂亮的形象,耳畔响起的是她那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
阳新一中真会推销自己!
阳新人真会推销自己!
会议开始前,市教科院邹从容主任和区教研室游校长吩咐我和余谨,站在礼堂入口处,将沿湖路小学和龚家巷小学关于推进校本教研的经验与成果的交流材料,分发给每一个与会代表。我和余谨分别捧着沿小和龚小一大叠材料,“并肩作战”,每见到一位代表,就都笑容可掬地递上一份。看到后入场的代表人手两份材料,先进场的代表坐不住了,纷纷从座位上起身上前来要材料,这让我俩好一阵忙。说实话,今儿是我平生第一次“推销自我”——不对,应该是“推销别人”。余谨悄悄对我说:“等会儿张胜来了,叫他请你客!”我笑着回答:“那是当然。”张胜因为要参加昨天下午区教研室召开的教学校长会,所以今天早上才从黄石动身往这里赶,此时尚在途中。发着发着,刚才手中的两百份材料只剩下薄薄的一叠了,满场的代表都趁着会前的空当翻阅我们的材料。看到这架势,一中人大概是坐不住了,马上有人抱来一大叠印刷精美的《阳新一中报》,也站在门口见人就发……这不,直到第二天,武汉江夏区湖泗小学、当阳市实验中学还在向与会代表分发他们准备的材料。
当天上午,根据研讨会预先安排,余谨主任作为我区唯一发言代表,作了题为《校本研修——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的交流报告,全面介绍了她所在的龚家巷小学近年来大力开展校本研修的情况。其中,“读书下午茶——让教师品出校本研修的芳香”这一做法,赢得了阵阵掌声,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酒香也怕巷子深。
竞争年代,就是要学会自我推销!
独树一帜的
研讨会由省教研室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刘合荣主持。久仰刘博士大名,今日得见,的确与众不同。他,中等身材,微胖,慈眉善目,笑口常开,平易近人。虽不属伶牙俐齿之人,但知识渊博、思维缜密、谈吐风趣、举止生动。尤其是说到激动处,他双手在空中比划,双腿上下抖动,整个身子就跳起了舞。
“有一次听汇报,当我听到山区的孩子们每天要走几十里路上学,早晚不见太阳,我流下了眼泪;当我看到有的老师一边吃着汤粉一边进学校,对向他问好的学生不理不睬,说实话,我当时是非常生气的。我不是没有站过讲台,我整整教过10年书,我是很爱学生的呢。”刘博士在点评彭教授的报告时如是说。
我相信,这一点是真的。
因为,在他的眼眶里,我又看到了闪烁的泪光。
……
会议伊始,省教研室杨国全主任作了高屋建瓴的讲话,对本次研讨会提出了几点要求。他说——
在分学科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的今天,本次会议力求在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方面有所突破;研究一定要指向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问题要项目化,项目要课题化,课题要品牌化。
接着,刘博士阐述了研讨会的主旨、内容和程序。他说——
本次会议的宗旨是促进区域性、群众性的校本教研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抓住综合教研课题这个突破口,深入进行中观和微观的研讨,力求产生主导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本次会议研讨的重点是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问题及其缓解对策,内容涉及学生厌学问题、有效教学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校本教研主题与形式创新问题。
他特别提出本次会议的三点“自我期许”:一是提高专业学术水平,二是改变文风学风,三是推动今后工作。其中,为了改变文风学风,特别强调:无论是谁,上台发言都有时间限制,最后两分钟时提醒一次,到点就要结束发言。这一条独树一帜的规定宣布完毕,全场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此后的进程中,我们亲身体验了刘博士超强的时间观念和高效的组织工作。以第一天上午为例,在李县长、杨主任和刘博士本人简短发言后,作经验交流的共计10人,他们分别来自黄石城区、大冶、阳新、黄梅、当阳、宜昌、英山、黄冈中学。除黄石教科院龚剑平院长、阳新一中赵校长所用时间均为25分钟外,其余8人用时均未超过12分钟;中场休息只有区区5分钟。以至第二天上午,大家争抢着要发言时,脱口而出的是“我只要5分钟”、“我只要3分钟”。一天半下来,我作了密密麻麻26面笔记,字数总在6000字以上。容量之大、密度之高,据此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研讨会的质量也很高。当连续几位发言者上台第一句话都是“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自陈“惟刘博士马首是瞻”的彭敦运教授,按捺不住,首先开炮了:
“你不说‘下午好’,大家下午就不好了?依我看,你直奔主题,大家更好!”
于是乎,空话、套话一扫而空。短短的一天半时间,一篇篇精辟入微的报告发言,一个个发人深省的真知灼见,不时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渐渐地,在我们的脑子里,一个“以校本教研为龙头、以信息技术为新的增长点、以有效教学为核心、以缓解学生学业过重负担和破解学生厌学难题为标志”的综合教研课题模型,开始建构起来了。
时间短,容量大,质量高——会风文风学风达到如此境界,刘博士功不可没。借用他赞美彭敦运教授的一个词语,我真想高喊:“刘博士——‘万岁’!”
反思我们平日里的会场,多少官样文章!反思我们平日里的课堂,多少连篇废话!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7年前,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建设者们喊出了这样一句口号,在当时的全国招来了一片抗议之声。
27年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依然屹立在蛇口工业区,它已经成为特区精神的标志之一。27年前的老标语牌已经送往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
愿所有的教师,都珍惜课堂40分钟。
愿所有的会议,都珍惜与会者的每一分钟。
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非常可惜,我没有记住被刘博士誉为“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黄梅县教研室那位领导的名字。我只记住了他姓“梅”,姑且称他为“梅主任”吧。
梅主任从“基本价值”“基本策略”“基本行动”“基本成绩”四个方面阐述了黄梅县推进区域内校本教研的经验。关于基本价值,他说:
校本教研的目标观是,让学生越来越聪明,让教师越来越高明,让校长越来越精明,让学校越来越出名,让前景越来越光明(众齐注目);
教研员的事业观是,成就他人,成功自己;
教师的做事观是,做对的事情,把对的事情做对,把做对的事情做成品牌(众若有所思、悠然神往)。
关于基本策略,他说:
努力使教育局“心随我动”,采取种种办法争取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众笑);
努力使教师“心随我动”,努力让死教书的老师出不了成绩,努力让求实创新的老师出成绩,努力为骨干教师搭台子;
努力使校长“不得不动”,在黄梅县,校长要上课,校长要听课,校长要做校本研究的专题报告——
校长上课不会使他多揽事儿(众大笑);
校长上课不会使他务虚;
校长上课极大地促进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
关于基本行动,他说:
实行“对口制”,即每一所高中对口一所初中,每一所初中对口一所农村小学;
实行“每人一课制”;
……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刘博士接过麦克风,很动感情地说:
“孔子的学生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孔子本人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梅主任所从事的教科研工作,就是通过‘点亮自己’而最终‘照亮他人’的事业。大家今天记住了,黄梅不仅有五祖寺,还有尊敬的梅主任和一大批献身教育科研的同仁们!”
坐在场下的我,停下手中的笔,渐渐地陷入了沉思:总说老师们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不高,学校教科研工作难以推动。其实,我们每一个教科研工作者,专职的也好,兼职的也罢,不都应该首先点亮自己这支火把,然后去照亮别人吗?
几句熟稔的诗句回荡在我耳际: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激情飞扬的实干家
早注意到那位头顶光光、衣着朴素的长者,从研讨会正式开始,他就一直正襟危坐在听众席前排倾听,偶尔在本子上记点儿什么。
从头至尾,他不苟言笑;连中场休息,也常常是独自思索。
14日下午,我们聆听了这位长者所作的题为《在探索心距中寻找缓负契机》的长篇报告。
惜时如
长篇而又精彩。
从头至尾,无一人退席,无一人分神。
从头至尾,掌声不断,笑声不断,记笔记的沙沙声不断。
他的报告亦庄亦谐,精彩纷呈,思想深邃,激情四射。
他认为:
无论学生的课程知识基础夯实到什么程度,学生与课程之间总会存在一种心理距离,这是因为学生课前的“不知”与课程知识体系的“早已存在”相互矛盾而决定的。也正因为这种“心距”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就有探索它、改变它的必要。我们希冀通过这种探索与改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间接缓解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长期的调查与探索中,他搜集了大量的案例,全面而深入地把握了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根源和厌学的种种表现。据此,他将学生与课程的情感距离慢慢拉开的过程归纳成疏学、怠学、恶学、畏学、弃学、逃学、拒学等几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他独辟蹊径,将炯炯目光从“厌学”投向了“乐学”,着力研究学生乐学的原因和表现。从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中,他提炼出了中小学生对于学业的喜爱或厌恶的主要原因如下:
高中生——学习环境中的外因是主因;
初中生——学习环境中的外部刺激是主因;
小学生——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三维影响共同构成主因。
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是乐学还是厌学的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一位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呢?他响亮地提出了“十六字诀”,即:相貌堂堂,衣冠楚楚,激情飞扬,爱心永驻。
他说:
当师生交往处在初识阶段时,学生主要是凭借视觉及其他直觉去感受教师的。因此,教师在“闪亮登场”之前,精心设计自己的外部形象,充实自己的外部素质,做到“相貌堂堂、衣冠楚楚、风流倜傥、一身儒雅”,对于防止学生疏离学习,吸引学生走近你所代表的课程是十分重要的。一句话,这个阶段,教师的外显气质与近身文化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当学生开始在课程平台上向教师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师生交往处在职业性的阶段时,教师就必须凭借自身的内在修养去吸引学生,凭借自己对课程的热爱去熏陶学生的课程情感。因此,从新学期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需要精心设计,努力让学生在学海里流连忘返;从第一个教学片断开始,就要力争让学生如痴如醉;从第一句话开始,就应该追求牵动人心、引人入胜的效果。教师还必须高度关注课堂教学中过渡阶段的“情感流失”现象,学生的课程情感惟有时时养护、刻刻补强,高效课堂方能持续。课堂结尾不妨吸收评书中“且听下回分解”的收尾艺术,留有余味,发人深思;一竿子捅到底的课堂并不一定是好课堂。
当师生处在熟人世界的第三交往期时,影响学生与课程心理距离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持续的爱心,是否持续关爱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一旦学生对你产生了深厚的情感,通过你,他自然会建立起与你所代表的课程之间的情感,正所谓“亲其师方信其道”。到了这一步,学生会在自觉的活动中,将超重的学业负担转化为适重负担;如果他承担的是适重的负担,他则有可能将适重的学业负担转变为自己愉悦的负担。
“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高效课堂,就没有乐学善学的学生。一个68岁的老太婆,在烈火中将一口重达380斤的箱子,从二楼拖到一楼,又从一楼拖到远离火场的地方。等到大火熄灭,她想挪动这口箱子半寸,却再也不能了。这是因为,烈火中的她,用的是一生的情感去拖动珍藏自己一生情感的重负。爱,能创造奇迹!——就让这个真实的故事作为我报告的结束语吧!谢谢!”
100分钟的讲演结束,几十人围上前去,争着要用U盘拷下他的文稿。
霎时间,会场大乱。
“不要抢了!不要抢了!我们将文章挂在阳新一中网上,大家回去下载!”
危急关头,东道主队伍中的一名青年教师高喊。
人潮这才慢慢退去。
退回去的不少人,又将这位老人围住,双手递过钢笔和笔记本,请他签名。
“是啊,我也搜寻了好多遍。再等等,最迟明天,应该会挂出来的。”
这位魅力四射的长者,就是湖北省教科所兼职研究员、湖北地方教材审定专家、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课程实践》杂志首席编辑、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专家、有“全国中小学校本研究的领军人物”之誉的——彭敦运。
学贯中西的理论家
如果说,作为实干家的彭敦运教授,属于现行教育评价机制下 “改良派”的杰出代表,那么,作为理论家的黄首晶教授,就属于直指现行教育评价机制的 “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我以为。
瞅准个机会,我将这个印象告诉彭敦运教授,他哈哈大笑。
黄首晶,三峡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学会会员,湖北省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他所作报告的题目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深层理论缘由探析》。
毫无疑问,黄首晶教授的报告理论性最强,学术味最浓。这一类的报告,虽然可能有“曲高和寡”之嫌,但是,它带给听众的深层思考、理性思辨,则是非常深远的——我以为。
首先,他以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国家级或省级新闻媒体中大量的报道为例,并通过中美两国中小学教育的鲜明对比,证明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长期过重,进而说明一个深刻的问题:我们现有的批判理论从根本上缺乏力量,没有找到应试教育的问题症结。他从知识经济时代的现实出发,认为需要对应试教育“以知识为中心”的批判理论进行再批判。
然后,他将现有的书本教育知识观同我国古代书本教育知识观进行对照,认为我们长期以来把书本知识与知识等同了起来,因而导致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困境的长期存在;
最后,他透视西方自古以来大教育家、大哲学家们的理论,证明:书本知识并不等同于知识,仅仅是知识形成的前提因素;因而,构建“前提书本教育知识观”对于彻底缓解应试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从根本上奠定了理论基础。
聆听着黄教授旁征博引、学贯古今的报告,我突然产生了一种上台交流的冲动。记得彭教授揭批那种将所谓的“谦虚”作为“空虚”遮羞布之人时说过:“有人上台第一句话总爱讲,我今天没什么准备——你没准备上台干什么?”于是,我奋笔疾书,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发言提纲——
无论从中外历史还是从现实世界来看,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书本只是记录知识的一种重要载体;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它是学习知识的前提;生活实践知识属于直接经验,它是知识的主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美国中小学生下午2:30就放学了,他们到哪儿去了?他们会像中国的许多孩子一样,泡在网吧的吗?
从世界范围看,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也包括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中小学实施教育教学的途径究竟有哪些?唯书本?唯课堂?唯分数?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应该来一场怎样的深刻变革?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什么时候,学校才能“解禁”,组织孩子们去春游去登山?
参加航模表演,观看机器人设计大赛,体验太空生活……什么时候,青少年宫里“万头攒动”“人满为患”,而不是办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培优班”、“作文班”、“奥数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什么时候“三味书屋”边,能开辟一个“百草园”,让孩子们勤种植、乐耕耘?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什么时候,能将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们,带到当年我们曾经挥洒汗水的广阔无垠的田野,插秧割稻,切身体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写好提纲,我又写了一张请求发言的纸条,悄悄递给前排的马家嘴小学陈静主任,示意她递给刘博士。刘博士展开纸条看了一下,悄悄地下位来到我的身边,带着几分歉意地说:
“不好意思,日程太紧了,个别交流可以吗?”
于是,就有了上面的未能公开发言的“发言提纲”。
尾 声
15日午餐后,我们就要告别桃花泉大酒店,就要告别阳新一中,就要告别这片红色的土地了。汽车缓缓驶过新楼林立的城区,驶向郊外一片绿色的海洋。湖滨路小学胡婧主任和我,都不停地向车窗外看。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得出来,她此时的心中和我一样,一定充溢着深深的留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承认,我爱上了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爱上了热情好客的阳新人,更爱上了向知名专家当面讨教的学习机会、与众多同仁当面交流的研讨氛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和黄鹂一样,我们每个人的耳畔,一定回荡着一支对这块红土地的深情恋歌;和白鹭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心,一定在教育科研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展翅翩飞。
完稿于
定稿于
- 上一篇:荷绽阳新[ 05-30 ]
- 下一篇:省教研室教育综合课题研讨会综述[ 0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