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阳新一中录播室里教研氛围浓厚,语文组优质课赛课活动在此精彩开展。本次活动聚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四位青年教师依次登台授课,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的教学设计,呈现了四堂兼具深度与温度的语文课堂,学校部分语文教师到场观摩交流。
课堂展风采:多元课题激活思维碰撞
第二节课:李燊峰《诗论互参,借“论”发挥》——在诗论交融中培育思辨能力
李燊峰老师以陶渊明《饮酒》(其五)、杜甫《登高》等经典诗作切入,结合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论”等文论经典,带领学生在“诗论对照”中探寻诗歌的艺术特质。课堂上,他创设“诗论互释”任务:让学生用孔子“德不孤,必有邻”解读邵雍《秋怀》的情感抒发,或借何焯“正见北归无复望矣”分析柳宗元的《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即兴创作“小诗论”等环节,将抽象的文学理论转化为可感的鉴赏工具,既夯实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核心素养,又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论的探究兴趣。
第三节课:汪媛《二轮复习之诗化散文》——精准靶向高三备考,搭建读写转化桥梁
汪媛老师紧扣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以连亭《黄昏的约定》、杨朔《海市》等诗化散文为范本,从“意象密度”“语言诗化特征”“情感流动节奏”三个维度拆解文体特质。她精心设计“考点对标表”,将文本中的比喻、通感、象征等手法与高考评分标准一一对应,并通过“片段改写”实战训练:让学生将普通散文段落改写成诗化语言,或为诗歌《再别康桥》补写散文式场景,强化“输入—输出”的双向思维训练。课堂特别设置“错题诊所”环节,针对学生模拟卷中“诗化散文情感把握偏差”等问题进行靶向指导,兼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第四节课:方艳《探秘文学中的“闲笔”艺术》——在“闲处”见真章,解码文本留白之美
方艳老师以孙甘露《墓地》中的详细描写为例,带领学生辨析“闲笔”与“赘笔”的区别。她通过“三步解析法”——圈画文本“闲笔”段落、小组讨论其与主题的隐性关联、对比“删除闲笔”后的文本效果,引导学生发现“闲笔”在营造叙事节奏、丰满人物形象、暗含象征意义等方面的独特价值。课堂上,学生们结合《百合花》《哦,香雪》的日常描写、汪曾祺小说中的民俗铺陈等案例,现场创作“校园生活闲笔片段”,在实践中体会“看似无用却大用”的文学智慧,课堂洋溢着对文本细读的盎然趣味。
第五节课:邢洁《逻辑思维可视化,一分为二看问题》——用“思维工具”破解辩证分析难题
邢洁老师以“苏轼至绝壁下而认知到石钟山命名”“人们利用网络认知事物面貌”等贴近学生生活的议题为载体,借助“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系统拆解“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思维路径。她结合《六国论》中苏洵对“赂秦”的辩证分析、《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庄宗悲剧成因的多维度解读,示范如何从“正面价值—潜在问题—关联因素”等角度构建分析框架;再让学生分组绘制“短视频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观点陈述与互评。引导学生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理论论证观点,在思维碰撞中掌握“辩证而不偏激、全面而有条理”的表达策略,将抽象的逻辑思维训练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模型。
以赛促研:搭建教师成长“快车道”
此次赛课活动中,四位教师的课堂各有亮点:李燊峰的“诗论互参”彰显学术深度,汪媛的“精准复习”体现备考智慧,方艳的“闲笔探秘”展现文本细读功力,邢洁的“思维可视化”凸显素养导向。他们不仅巧妙融入新课标倡导的“任务群教学”“项目化学习”等理念,更通过差异化的教学设计,展现了语文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质。观摩教师表示,从诗歌理论的活化运用到逻辑思维的具象训练,从高三复习的高效建模到文学闲笔的趣味解读,每堂课都为日常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范式。
一直以来,阳新一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各类赛课、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促进教学经验共享与教学水平提升。本次语文组优质课赛课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教学理念的碰撞与升华。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课堂改革,助力教师在专业成长之路上稳步前行,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注入新动力。
图文:汪媛|邓龙华
来源:教科室|语文教研组
初审:柳辉
终审:刘杰 陈洪星
- 上一篇:以赛促教展风采,匠心育人共成长|阳新一中成功举办英语教研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05-06 ]
- 下一篇:赛课磨砺促成长,匠心深耕绽芳华|阳新一中语文组开展青年教师模拟课堂赛课活动[ 05-06 ]